课件编号19115626

【核心素养】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14 诗词三首 教案

日期:2024-05-1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3次 大小:9724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核心,素养,统编,语文,九年级,上册
  • cover
14 诗词三首 1.语言运用: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2.思维发展: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审美鉴赏:品味语言,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4.文化传承:感悟作者乐观旷达的胸怀,做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人。 1.了解三首诗词的创作背景,把握诗词的感情基调,抓住名句,分析诗人的情感。 2.结合诗人的情怀,理解作品的内在精神,从语言、意象、语意承转等方面探究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分析作品的意蕴和艺术特点。 第1课时 《行路难》(其一) 一、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个人,他少有大志,以管仲、晏婴等名相自期,想辅佐帝王,成就伟业,“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即使退而求其次,也要像他的乡人司马相如、扬雄那样,以一篇辞赋文章一鸣惊人,为天子所用。他二十四岁离开蜀地,“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漂泊大半生,直到四十二岁才奉诏供奉翰林,两年以后又不容于朝,被迫出京。这个人就是李白。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代表作《行路难》(其一),感受诗人的浪漫主义风格。(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一)认识作者,了解背景 作者简介: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其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现实,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河,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思想。他的诗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奇绚丽。 创作背景:《行路难》是李白在天宝三载(744年)遭受谗毁排挤初离长安南下时所作,共三首,本文是第一首。“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 (二)赏析诗句,品味情感 1.本诗的前四句写出了作者怎样的状态?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是如何表现他的感情的? 点拨:前四句写出“嗜酒见天真”的作者竟然在朋友的践行宴上,“停杯投箸不能食”,并“拔剑四顾心茫然”,写出了他内心的苦闷抑郁。为了表现这种苦闷,作者用“停”“投”“拔”“顾”四个连续动作与“金”“清”“玉”“珍”形成鲜明的对比。这就更能让我们感受到诗人极度愤懑、抑郁不平的心情。 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作者在这里并未渡河登山,那么这么说的用意是什么呢? 点拨:这两句用了象征的修辞手法,说明了作者苦闷的原因。“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了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李白本是个积极处世的人,他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等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宏大的事业。可是他受诏入京后,却没有被皇帝重用,而且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这不正像遇到冰塞黄河,雪满太行吗? 3.“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化用了什么典故?用意何在? 点拨:前一句化用了姜尚未遇周文王前曾在渭水的磻溪垂钓,后辅佐周武王灭商的典故;后一句化用了伊尹受商汤任用前,曾梦见自己乘船经过太阳旁边的典故。作者在此化用这两个典故,表明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业的信心。 4.“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作者化用典故刚刚有了信心,为何又开始感叹行路难? 点拨:当作者的思绪再次回到现实中来的时候,仍然感到了生活的艰难。展望未来,只觉前路崎岖,歧路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这四句节奏短促,反复感叹过去自己那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同时也表现出进退失据而又不甘自弃,继续探索寻求出路的复杂心理。 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两句,说明作者最终拥有了怎样的心境? 点拨:说明了作者又对前路充满信心,哪怕前面的道路险峻而多歧,作者却相信终有一天将乘长风破万里浪,渡过大海,直达理想彼岸。突出表现了他准备冲破一切阻力,去施展自己抱负的豪迈气概和乐观精神。 (三)赏析艺术手法 这首诗一共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