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116494

【核心素养】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教案

日期:2024-05-08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0次 大小:119491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核心,素养,2课,古代,两河流域,教案
  • cover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内容要求 教学目标 通过《汉谟拉比法典》,了解亚洲古代文明   1.识读《古代两河流域示意图》,明确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及相关信息,梳理两河流域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了解两河流域文明成就,知道两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2.通过识读《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图和阅读相关史料,了解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及该法典的实质和影响,认识《汉谟拉比法典》虽然保护的是奴隶主阶级的利益,但也是人类在法制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教学重点: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成就代表;《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地位及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评价《汉谟拉比法典》。 一、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巴比伦空中花园图片,指出空中花园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千百年来,关于“空中花园”有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新巴比伦的国王娶了一位美丽的王后,王后深得国王的宠爱。不久,王后愁容渐生,原来她害了思乡病。于是,国王就修建了高高的“空中花园”,让王后在欣赏美景的时候,可以眺望家乡。今天让我们去故事的发源地———两河流域看看吧。 二、探究新知 (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课件出示《古代两河流域示意图》,请学生仔细地观察地图,并结合所学地理知识,指出“两河”指的是哪两条河。引导学生从地理位置、气候、河流等方面分析两河流域的自然环境特点。 提示:两河流域指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的流经区域,基本位于今天伊拉克境内。两河流域位于亚非大干旱地区,自然环境并不优越。北部丘陵地带雨量相对较多;南部地势低洼,多沼泽,除洪水泛滥季节外,雨量一般较少,呈干旱状态。由于河源地区高山积雪定期融化,所以每年3月至7月是两河流域的洪水泛滥季节。泛滥后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指导学生在年代尺上梳理两河流域的发展历程。 提示: 3.老师出示材料并提问: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有什么特点? 材料一 苏美尔人为满足生活上的需要,如买卖的记载、政令的发布等,很早就创造出一种图画文字……图画文字后因适应书写工具及材料之特质,渐渐变成所谓楔形文字。笔画变成楔形或尖劈之形,图画的意味亦随着消失或不明显……便都不像原来所画之图了。 ———《世界通史》 材料二 两河流域地区不产纸草,所以苏美尔文字最初都刻在石头上,后来又用半湿黏土泥版作为书写材料,用尖头芦苇、木棒和骨棒等作为书写工具。两河流域干旱少雨的气候条件,使得这类泥版烘干后能够长期保存,后世称之为泥版文书。由于泥版质地松软,书写不便,人们便逐渐用书写工具在泥版上压出各种符号,因其落笔处较深较宽,提笔处较浅较尖,形似木楔,故得名楔形文字,其出现年代约为公元前3000年。 ———《世界通史》 学生阅读材料后回答问题。 4.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7页“相关史事”内容,了解这一时期两河流域还取得了哪些科技成就。 教师总结: (1)文字:楔形文字 楔形文字,又称为钉头文字,因其书写笔画的形状酷似木楔或钉子而得名。由苏美尔人发明,是迄今为止被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古代两河流域最主要的文化成就。它对西亚许多民族语言文字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教师讲解苏美尔人创造的楔形文字,与古埃及文明成就的象形文字进行对比,并加以区分) (2)天文成就:阴历 苏美尔人以月亮的阴晴圆缺作为计时标准,定每个月29天或30天,12个月为1年,每年354天,并通过设置闰月来调整阴历和阳历之间的天数差距。 (3)数学成就:60进制 60进制的发明和使用是两河流域数学知识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显著特点和独特贡献。直到现代世界有些领域还在使用60进制。 (二)古巴比伦王国 教师讲解:古巴比伦王国原是幼发拉底河中游的一个小国,第六代国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