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117462

1.4.1 有理数的乘法(2课时)导学案(无答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日期:2025-10-09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49次 大小:39568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1.4.1,七年级,数学,人教,学年,2024
    1.4.1有理数的乘法(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倒数的定义。 2.经历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会熟练的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 3.会利用有理数乘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并熟练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难点:会利用有理数乘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导学新课 情境引入 互动教学 教材自学:自主阅读课本P28-30 知识点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1、计算 (1)2+2+2= (2)(-2)+(-2)+(-2)= 你能将上面两个算式写成乘法算式吗? 2、完成下列练习: (1) 2×3 = ; (2)(-2)×3 = ; (3)(+2)×(-3)= ; (4)(-2)×(-3)= ; (5)两个数相乘,如果有一个数是0,那么结果为0 归纳有理数乘法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 ,异号 ,并把 相乘。 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 。 3、直接说出下列两数相乘所得积的符号 (1) 5×(—3) ; (2) (—4)×6 ; (3)(—7)×(—9); (4)0.9×8 ; 知识点2:倒数的意义 计算:(1)(-7)×; (2)(-)×(-2); 归纳:1、 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没有倒数。 2、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乘积等于 。 3、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符号 。 5、教材30页练习题: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三、训练展示 1. a与-a的积( ) A. 是正数 B. 是负数 C. 一定不大于0 D. 一定不小于0 2.若干个不等于的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 ) A.由因数的个数决定 B.由正因数的个数决定 C.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 D.由负因数和正因数个数的差为决定 3. 的倒数的绝对值是…………………………………………………( ) A. B. C. D. 4.下列运算错误的是( ) A. B. C. D. 5.判断 ① 同号两数相乘,取原来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乘。 ( ) ② 两数相乘积为正,则这两个因数都为正。 ( ) ③ 两数相乘积为负,则这两个因数都为负。 ( ) ④ 一个数乘(-1),便得这个数的相反数。 ( ) 6、 -0.5的倒数是 ,一个数的倒数等于这个数本身,则这个数是 . 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负倒数,则3的负倒数是 . 7、计算: (1)(-4)×(-7) (2)6×(-8) (3)-× (4) (6) (-)× 8、对于有理数a、b定义一种运算:a*b=2a-b,计算(-2)*3+1 四、反思小结 教学反思:1.4.1有理数的乘法(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乘法运算律。 2.熟练掌握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结合律。 3.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能理解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经历探索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符号确定法则; 2.难点:会利用有理数乘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课程: 一、导学新课 情境引入 互动教学 教材自学:自主阅读课本P31--33 知识点1:多个有理数相乘 1.计算下列各题 (1) (2) (3) (4) (5) 归纳: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与 因数的个数有关系,当负因数的个数 是 时,积为正数,当负因数的个数 时,积为负数。几个数相乘, 如果其中有因数为0,积等于 。 2、计算 (1) (2) 知识点2:乘法运算律 3、请同学们计算.并比较它们的结果: (1) (-6)×5= 5×(-6)= (2) [3×(-4)]×(-5)= 3×[(-4)×(-5)]= (3)= = 归纳、总结: 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 。即:ab=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 积 即:(ab)c= 乘法分配律: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 积 即:a(b+c)= 4、用两种方法计算 5、教材第32页的第2题 (1) (2) 三、训练展示 1.三个数的积为正数,那么这三个数中( ) A、至少一个为正数 B、至少有两个为正数 C、都是正数 D、不一定存在正数 2.若有48个有理数相乘的积为零,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