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119143

第23课《范进中举》课件(共26张ppt)

日期:2024-05-0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2次 大小:1196688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3课,范进中举,课件,26张,ppt
  • cover
(课件网) 范进中举 吴敬梓 教学目标 1.根据题目和小说主要内容,理清小说情节的发展过程。 2.通过运用对比、夸张和人物描写等手法,剖析人物性格特点。 3.通过结合主要和次要人物的形象,归纳文章主题,加深对讽刺小说的理解。 新课导入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一士登甲科,九族光彩新”。金榜题名可以说是封建社会读书人终生梦寐以求的事情。然而,很多读书人数十年如一日地苦读,皓首穷经,依旧美梦落空,甚至有些人为了科举考试上演了一幕幕悲剧。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我国清代的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的节选《范进中举》,一起来看看举人范进的悲喜经历。 作者介绍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晚年又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清代讽刺小说家。出生于官僚地主家庭,曾祖父、祖父、叔祖均凭科举显达。其父吴霖起为人正直耿介,不慕荣利,对吴敬梓颇有影响。 吴敬梓13岁丧母,后随父到任所,20岁中秀才(此后即屡举不中),23岁丧父。家族内部因为财产和权力而展开了激烈的争斗。 经历了这场变故,吴敬梓既无心做官,对虚伪的人际关系又深感厌恶。安徽巡抚推荐他应博学洪词考试,他竟装病不去。他不善持家,遇贫即施,家产卖尽,直至1754年53岁去逝时,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 他出身于仕宦名门,随父亲到各处做官而有机会获得包括官场内幕的大量见识,对于如官僚豪绅、纨绔子弟、举业中人、清客等卑劣的灵魂,腐朽的生活有较深刻的了解;加上他个人经济地位的剧变,使他与广大下层人民有较多的接触,这些成了他创作《儒林外史》的丰富的素材,费20年心血著成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作者介绍 作品介绍 《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的一部长篇讽刺章回体小说。是中国古典文学中讽刺艺术的最高峰,给后世的谴责小说以直接影响。 因读书人称儒生,故“儒林”指读书人这个阶层,文章勾画了一群“儒林”的丑恶形象,通过对他们生活和心灵的描绘与剖析,来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讽刺因热中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习气,成功的展示了一幅以封建儒生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为中心的十八世纪中国社会的风俗画。 文学常识 古典讽刺小说一般分两种:一种是寄寓性讽刺,主要从神魔小说中孕育出来;一种是写实性讽刺,主要从世情小说中孕育出来。狭义的讽刺只指后一种写实性讽刺小说。它用夸张的手法和嘲讽的态度,揭露、抨击了社会的黑暗和时弊,但对社会本质的认识,有很大局限性。代表作有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等。 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 正式考试--乡试、会试、殿试 ⑴乡试(大比、秋闱):每三年在省城考一次,成绩优良的员参加,考八股文和试帖诗,及格者称举人,有资格做官。第一名称解元,第2-10名称亚元。 ⑵会试(礼闱、春闱):乡试后第二年在礼部考,举人参加,考八股文和试帖诗,及格者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会试后一般要复试。 ⑶殿试:由皇帝主持,贡士参加,考策问,中者皆称进士。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一甲取三名,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三人合称三鼎甲。 科举制度 清朝科举制度 初级考试 正式考试 1. 童试:儒生 2. 岁试:秀才(县里每年一次) 3. 科试:举人(资格)(三年一次) 1. 乡试:举人(做官的资格) (三年一次) 2. 会试:贡士(次年二月) 3. 殿试:进士(两月后)(直接做官,状元) 字词学习 星宿(xiù) 斋公(zhāi) 醺醺(xūn) 啐(cuì) 报帖(tiě) 攥(zuàn) 簇拥(cù) 侥幸(jiǎo) 作揖(yī) 带挈(qiè) 相公(xiàng) 行事(háng) 腆着(tiǎn) 嗑(h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