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120272

【核心素养】第14课 背影 教案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4-06-0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9次 大小:15597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核心,素养,14课,背影,教案,统编
  • cover
第四单元单元导学 1.语言运用:积累本单元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2.思维发展:了解不同类型散文的特点,着重把握各类散文在写法上的独特之处。 3.审美鉴赏:反复朗读课文,品味、欣赏各具特色的语言,培养对散文语言的赏析能力。 4.文化传承: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1.深入理解课文,了解文章的叙述方式,品味独具特色的语言。 2.理解烘托、对比、欲扬先抑等写作手法的表达效果。 3.理解课文的中心观点,领会课文中包含的人生哲理和人物的精神内涵。 4.把握课文在记叙中写景、事、物的手法,体会课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1.在具体的阅读赏析中把握不同散文的基本特点。 2.理解写法,品味语言的同时,重视内引外联,比较阅读。 诵读法、探究法。 《背影》是写人记事散文的典范,它从一个独特的角度表现父亲对儿子深切的爱和父子之间的深情。在祸不单行、阴云笼罩的日子里,父亲看似不经意的爱显得异乎寻常地感人。作者没有平铺直叙地记述父子间的故事,而是集中表现父亲的“背影”这一形象,切入点小但寓意深刻,文章的叙述和描写都恰到好处,朴素的语言表达了真挚的情感。 《白杨礼赞》是典型的托物言志散文,文章篇幅不长,却起伏跌宕,颇能撼动人心。作者描写白杨树“绝无旁枝”“紧紧靠拢”“绝不旁逸斜出”“片片向上”“微微泛出淡青色”等形象特点,将其与北方的农民、北方的抗战军民以及抗战军民的“精神和意志”建立起联系,层层深入地揭示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散文二篇》由两篇精短的议论性散文(哲理性散文)组成,它们从现象出发,从个人感受出发,挖掘事物背后的深刻意义,以精练的语言揭示生命和生活的哲理,向世人宣示作者对生命和生活的思考。 《昆明的雨》是一篇很有韵味的写景抒情散文,通过“雨”串联起当年的一系列往事,“雨”被情感化、意象化了,而文中的景、物、人、事又有着鲜明的昆明雨季的特征。全文充满了景物的美、滋味的美、人情的美、氛围的美,堪称美文的代表。 《背影》2课时 《白杨礼赞》2课时 《散文二篇》2课时 《昆明的雨》1课时 14 背 影 1.语言运用: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2.思维发展:分析矛盾,感受父子间纠结又深厚的情感。 3.审美鉴赏:品味语言,把握素朴典雅、简明细致的语言特色。 4.文化传承:珍爱亲情,增强与父母的沟通交流,培养孝亲敬老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1.把握文中“我”的情感变化,深入理解课文。 2.通过对“背影”的分析感知父亲形象,体会父子之间的深厚情感。 1.明确文章的线索,体会父子情深,品味朴实但饱含深情的语言。 2.提高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 3.体味文中血浓于水的浓浓亲情,从背影中发掘深深的父爱。 诵读法、探究法。 第1课时 一、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有一些事,一些细节,会引发我们内心的感动。也许是父母一个深情的凝望,也许是爷爷奶奶一个和蔼的笑容,也许是老师在作业本上留下的一个个红钩……正是生命中无数美好的瞬间,让人间变得温馨动人。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文章,作者在文中仅仅记录了一个小小的背影,却感动了无数阅读它的人。(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疏通字词 1.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欧游杂记》《你我》等。我们去年学过他的散文名篇《春》,另外他还有其他散文代表作品《匆匆》《荷塘月色》《绿》等。 (2)背景链接 《背影》是叙事散文,写于1925年10月,当时作者在清华大学任教。本文是作者追忆八年前的往事。1917年冬,作者祖母去世,父亲朱鸿钧原任徐州烟酒公卖局局长,被解职。文中的“祸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