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120955

2《烛之武退秦师》 课时练(含答案)2024春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日期:2024-06-1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2次 大小:3383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2024,必修,统编,语文,高中,答案
  • cover
第2课 烛之武退秦师 一、课内基础练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 B.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救助 C.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侵损,削减 D.又欲肆其西封 肆:延伸,扩张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越国以鄙远          鄙:边邑 B.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辞:推辞 C.因人之力而敝之 敝:损害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微:没有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秦伯说,与郑人盟 A.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B.晋军函陵 C.夜缒而出 D.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二、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在我们的语文生活中,逻辑是无处不在的:烛之武入情入理的分析挽救了国家,这是外交中的逻辑;林庚细致辨析“木叶”的内涵与使用的场合,这是文艺鉴赏中的逻辑;王安石以雄辩的论说驳斥对变法的非难,这是治国理政中的逻辑;“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热情奔放的诗句中,也同样包含着逻辑…… 学点儿逻辑,可以增强我们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增进我们的思维能力,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语文学习。逻辑能够让我们化繁为简,去伪存真,透过纷繁复杂的表象,洞察问题的本质。学点儿逻辑,你会发现:逻辑不神秘,过去你就自觉不自觉地用过它;逻辑很有用,它能让你的思考更加严谨周密,阅读与表达更具洞见,更富理性。 5.下列各句中,内部逻辑关系成立的一项是(  ) A.“服务员同志,请当心,你的手指浸到我的汤里去了。”“没关系,汤不烫,我一点也不痛。” B.如今的手机已不再是单纯的通信工具,因而成为人们生活中的贴身伴侣,用来尽情展现个人品位。 C.盘点盖茨、乔布斯这些大富豪,辍学是他们走向成功的关键一步,因此大学毕业实无必要。 D.近体诗要么是律诗,要么是绝句。杜甫的《登高》是律诗,所以它一定不会是绝句。 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_____7.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答:_____三、课外拓展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文本一: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节选自《烛之武退秦师》) 文本二: 秦将伐魏,魏王闻之,夜见孟尝君,告之曰:“秦且攻魏,子为寡人谋,奈何?”孟尝君曰:“有诸侯之救,则国可存也。”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重为之约车百乘。孟尝君之赵,谓赵王曰:“文愿借兵以救魏!”赵王曰:“寡人不能。”孟尝君曰:“夫敢借兵者,以忠王也。”王曰:“可得闻乎?”孟尝君曰:“夫赵之兵非能强于魏之兵,魏之兵非能弱于赵也。然而赵之地不岁危而民不岁死,而魏之地岁危而民岁死者,何也?以其西为赵蔽也,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赵王许诺,为起兵十万、车三百乘。(节选自《战国策·魏策三》) 8.文本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在下面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上画“√”。 是赵与强A秦为界也B地亦且岁C危D民亦且岁E死矣F此文G之所H以忠于大王也。 9.下列对文中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