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120975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案(新课标)

日期:2024-05-02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4次 大小:39487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7课,战国,时期,社会,变化,教案
  • cover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内容要求 教学目标 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初步理解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等改革;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1.识读《战国形势图》,掌握战国七雄的名称和地理方位;感知战国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认识战国时期的诸侯兼并战争。(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2.掌握商鞅变法的背景、主要内容及作用,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通过研读史料,理解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学会辩证地分析改革的成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3.通过研读史料和教材,了解都江堰的修建、构成、功能,了解其修建的意义,认识都江堰水利工程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培养我们的爱国情感和国家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4.通过学习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知道改革促进国家强大和社会进步,但改革需要胆识和策略,学习商鞅不畏强权、敢于改革的精神。(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都江堰的修建。 教学难点:战国兼并战争的特点及历史影响;封建社会的形成。 一、导入新课 “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这是唐朝诗人胡曾的咏史诗《流沙》中的诗句。东周的后期被称为战国时期。这一时期战事连绵,干戈不息,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当时的政治局面是怎样的?出现了什么样的重大改革?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二、探究新知 (一)战国七雄 1.多媒体出示《战国形势图》。 教师提问:战国时期,形成了七雄并列的局面。请同学们观察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的地理位置,说出它们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提示:记背口诀:齐秦楚燕赵魏韩,东西南北到中间。 2.多媒体出示《春秋争霸形势图》。 教师讲述:对比《战国形势图》,春秋时期的晋已经不复存在,战国七雄的形成经历了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两大历史事件。可见这一时期各诸侯国之间战争频繁。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33~34页正文内容,列举战国时期著名的战役、交战国家、与之相关的典故及战役的影响,完成下表。 师生归纳: 著名战役 交战国家 典故 影响 桂陵之战 魏、赵、齐 围魏救赵 ——— 马陵之战 魏、齐 增兵减灶 齐国强大起来 长平之战 秦、赵 纸上谈兵 对东方六国构成威胁   3.多媒体出示“围魏救赵”“增兵减灶”“纸上谈兵”成语故事的小视频,教师加以讲解或请学生上台讲故事。 教师提问:从以上故事中,我们可以总结出战国时期的战争有什么特点?产生了什么结果?战国时期战争的性质是什么? 提示:特点:①不再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而是各自为政,扩充军队,力图拓展疆域。②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结果:魏国、齐国、赵国、秦国先后崛起,秦国成为最强大的诸侯国。性质:兼并战争,后期具有统一战争的性质。 教师过渡:随着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二)商鞅变法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5~36页正文内容,归纳商鞅变法的时间、目的、支持者、内容及作用、影响。 师生归纳:时间:公元前356年。目的: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支持者:秦孝公。变法的内容及作用: 内容 作用 政治 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建立了官僚制度,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经济 废除井田制 确立了土地私有制,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统一度量衡 军事 奖励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