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121250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 【中职专用】《世界历史》同步精品课堂(高教版2023 基础模块)

日期:2025-09-19 科目:历史 类型:教案 查看:24次 大小:2159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基础,2023,高教,课堂,精品,同步
  • cover
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 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1、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背景、基本进程和性质; 2、了解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艰巨性, 3、理解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及其对国际格局的影响。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第二次世界大战概况 教学难点: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及其对国际格局的影响 【教学环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单体事件,作战范围涉及世界七大洲中的六洲,以及所有大洋。这场战争杀死5000万人,使无数人的心灵或者肉体受到创伤,就物质方面而言,这场战争破坏了大部分文明核心地区。 ———【英】约翰 基根《二战史》 (一)法西斯主义兴起 1、何为法西斯主义 “法西斯”一词来源于拉丁文“fasces”,原指中间插着一把战斧的束棍棒,是古罗马帝国执政长官的权力标志。在他们出巡时其扈从每人肩负一束,寓意人民必须服从至高无上的国家权威,否则立即绳之以斧铖。 法西斯主义和法西斯运动是20世纪特有的现象。法西斯主义是帝国主义的变种和极端形式,以极端民族主义为基本特征,反对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 主张———对内实行恐怖独裁统治;对外侵略扩张,发动战争,争霸世界。 2、法西斯主义兴起的原因 (1)经济大危机的冲击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一场历史上最深刻、破坏性最大的经济危机。危机于1929年10月源于美国,迅速波及到严重依赖美国资本的德国,又很快殃及严重依赖世界市场的英国,接着蔓延到全世界大部分国家。这场危机有三个特点。首先,持续的时间特别长。……其次,发生的范围特别广。 第三,破坏性特别大。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三编 思考:面对经济大危机,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了怎样的出路探索? 美国:罗斯福新政(用改革的方法摆脱危机) 德意日:法西斯道路(对外扩张转嫁危机) 产生差异的原因 ①经济基础:德日经济实力比美国弱,只有依赖国民经济军事化和对外扩张,才能使经济复苏。而美国在大战后,由于其经济实力雄厚,可通过国家干预经济的方法来缓和危机。 ②历史传统:德国有着军国主义传统,日本则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和军事性。美国三权分立,民主传统浓厚。 ③统治者的个人素质:罗斯福代表资产阶级民主势力;希特勒代表纳粹势力。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弊端 德、意、日法西斯势力借民众对第一次大战后形成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不满,趁机崛起,力图摆脱这一体系的束缚。 (二)亚欧战争策源地形成 1、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1936年,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听命于军部法西斯势力,日本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以扩大对外侵略为基本国策。 2、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三)英法的纵容:绥靖政策 1、含义 衰落的英、法帝国主义,面临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挑战,为了保存自己的既得利益,釆取了一种以牺牲其他国家利益为手段换取与对手妥协的政策。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绥靖政策研究》 2、慕尼黑会议———绥靖政策高峰 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在德国的慕尼黑召开会议,并签订《关于捷克斯洛伐克割让苏台德领土给德国的协定》,简称《慕尼黑协定》,捷克代表反而“无权”参加会谈。根据协定,捷克必须将其苏台德区,以及与奥地利接壤的南部地区割让给德国,英法承诺“保证”被肢解后的捷克领土不受侵犯。 绥靖政策的影响 材料:一位死于纳粹的神父的墓志铭写道,“当纳粹要对付共产党时,我不是共产党,所以,我不说话;当纳粹要对付犹太人时,我不是犹太人,所以,我不说话;当纳粹要对付我时,已经没有人为我说话了……”这位神父,为自己的冷漠,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影响: 损害了弱小国家和民族的利益,纵容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加剧了苏联对英法的不信任,使其与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