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122339

4.1细胞通过分裂增殖-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必修第一册(浙科版2019)(解析版)

日期:2024-06-01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1次 大小:81033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解析,2019,科版,一册,必修,生物
  • cover
4.1细胞通过分裂增殖-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虽然念珠蓝细菌、乳酸菌和酵母菌的细胞结构及功能有很大区别,但是它们(  ) A.都能进行繁殖和有氧呼吸 B.都没有核膜和染色体 C.都能通过有丝分裂增加细胞数目 D.都能进行DNA分子的复制 2.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中的淀粉可以用碘液进行检测 B.检测氨基酸的含量可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显色 C.若要观察处于细胞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可用醋酸洋红液染色 D.斐林试剂是含有Cu2+的碱性溶液,可被葡萄糖还原成砖红色 3.下列关于“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盐酸使植物细胞之间的果胶质层松散 B.实验选用的醋酸洋红溶液属于碱性染料 C.装片制作的步骤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D.显微镜下观察中期细胞染色体慢慢移动到中央 4.通过研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效率之间的关系,可探讨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下列各项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用含有酚酞的琼脂块浸入NaOH液中呈紫红色,可显示物质(NaOH)在琼脂块中的扩散速度 B.相同时间内物质扩散进琼脂块的体积与其总体积之比可以反映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 C.实验证明,细胞体积越大,相对表面积越大,物质运输越快 D.实验说明细胞之所以分裂的原因之一是其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继续生长 5.处于有丝分裂过程中某时期的动物细胞,细胞内的染色体数(a),染色单体数(b),核DNA分子数(c)的关系如图所示,此时细胞内最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 A.DNA分子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分子合成 B.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上 C.着丝点分裂使染色单体分开成为子染色体 D.细胞膜从细胞中央凹陷将细胞一分为二 6.下列关于染色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B.在分裂过程中以染色体状态存在 C.是细胞核中或粗或细的长丝 D.是核仁和核膜的主要构成物质 7.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复制后,形成两条染色单体,随后动粒蛋白质在着丝粒处以背对背的方式装配形成。有丝分裂中动粒指向细胞的哪一极,就与这一极发出的纺锤丝结合,染色体就被拉向这一极。下列现象中最可能与动粒和纺锤丝的结合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是( ) A.核仁解体,核膜消失 B.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 C.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移向细胞两极 D.细胞膜向内凹陷,子细胞形成 8.生物学实验中与酒精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时,可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 B.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时,酸性条件下的重铬酸钾溶液遇酒精由灰绿色变为橙色 C.分离绿叶中的色素时可用无水乙醇 D.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时用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配制解离液 9.下图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显微照片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图观察区域为根尖的分生区 B.细胞①所处时期为分裂间期 C.持续观察细胞②,能观察到细胞②变成细胞③的状态 D.细胞③中染色体数目是细胞②中的两倍 10.如图为高等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变化过程,下列分析不恰当的是( ) A.甲到乙的过程发生在间期,这个过程需要酶的参与 B.DNA复制使DNA数目加倍,丁到戊过程中着丝粒分开使得染色体数目加倍 C.染色体如丁形态时期,细胞会出现赤道板 D.戊存在时期,细胞通过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的方式实现将复制的DNA均分到细胞两极 11.细胞作为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其结构和功能是统一的。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在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核糖体的数目较多,核仁较小 B.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和精子的寿命都较短,它们的寿命短与细胞的结构有关 C.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内有大量的线粒体,与肠的吸收功能有关 D.与人体的其他细胞相比,卵细胞的体积较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