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124316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教案

日期:2024-05-02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3次 大小:128151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24课,人民,解放战争,胜利,教案
  • cover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内容要求 教学目标 了解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等史事;通过了解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知道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和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1.了解解放区的土地改革的有关情况;阅读相关史料,了解土地改革的作用;知道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开始的标志;了解七届二中全会的内容;了解渡江战役有关情况及意义;知道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和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2.通过学习《三大战役示意图》,感受人民解放战争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时空观念) 3.通过学习三大战役的胜利,认识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正是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中国人民解放军才能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通过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认识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三大战役、渡江战役。 教学难点: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一、导入新课 学生朗诵: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教师讲述:这首毛泽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不仅表明了人民解放军锐不可当,使中国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表达了统一中国、维护领土主权独立完整这样的一种心声。 渡江战役是如何发起的?渡江之前江北广大地区是怎样解放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探究新知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材料展示: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就一般情况来说,占乡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约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残酷地剥削农民。而占乡村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雇农、贫农、中农及其他人民,却总共只有约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土地,终年劳动,不得温饱。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决议》 (1947年10月10日) 教师提问: 结合材料思考中国土地制度存在什么问题? 提示:中国土地占有不合理,土地占有情况不均衡,农民生活艰难困苦。 2.教师提问:针对中国土地制度存在的问题,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改革的? 提示:通过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和制定土地改革总路线,在解放区内进行土地革命。 《中国土地法大纲》 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土地改革总路线 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3.教师提问:结合教材,说说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取得了哪些成效。 提示:经过艰苦的工作和斗争,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历时一年多顺利完成,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4.材料展示: 材料一 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老百姓高呼的口号有“前方打老蒋,后方挖蒋根”“支援大反攻,参加胜利军,打倒蒋介石,拔掉老祸根”。 材料二 教师提问:分析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有什么作用。 提示: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1.材料展示: 材料一 毛泽东对这一次战略部署作出生动比喻:蒋介石把他的主要兵力集中于陕北、山东,搞“重点进攻”,好比两个拳头一张,胸膛就露出来了。这样的兵力部署很像一个哑铃,两头粗,中间细。两头力量强,处于攻势;中间力量弱,处于防御。我们就攻其薄弱部分,从中间突破,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