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124333

第9课 辛亥革命教案(新课标)

日期:2024-05-01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4次 大小:521317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9课,辛亥革命,教案,新课标
  • cover
第9课 辛亥革命 内容要求 教学目标 通过了解武昌起义等史事,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局限性   1.了解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志士发动的武装起义的名称、领导人及影响;通过学习萍浏醴起义,安庆、绍兴起义,黄花岗起义等革命志士的武装斗争,感悟革命党人为国为民、敢于牺牲的奉献精神。(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2.通过研读相关史料,识读《武昌起义和全国各省独立形势图》,了解武昌起义的过程。(时空观念) 3.通过学习革命党人的奋斗过程及研读相关史料,体会辛亥革命推翻帝制、缔造共和的伟大意义。(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教学重点: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 教学难点:辛亥革命的意义。 一、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武昌起义情节的纪念性浮雕。 国家级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为何选择武昌起义这一历史事件呢?它在中国历史上有怎样的历史影响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9课《辛亥革命》,去感受那段火红的革命时期。 二、探究新知 (一)革命志士的奋斗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说说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革命起义有哪些。结果如何? 提示: 起义名称 时间 领导人 结果 萍浏醴起义 1906年冬 刘道一、蔡绍南 失败,但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振 安庆起义 1907年夏 徐锡麟 徐锡麟死难,秋瑾被捕遇难 广西起义 1907年 孙中山、黄兴 袭取镇南关,最终失败 黄花岗起义 1911年 黄兴等人 虽然失败,但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2.教师强调:1906年的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起义虽然失败,但极大地提高了同盟会的声望。 3.课件出示《黄兴绝笔书》《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教师提问:上述两幅图片展现了什么精神?与哪一次革命起义有关? 提示:展现了革命党人视死如归、不怕牺牲的精神。与黄花岗起义有关。 教师过渡:1911年4月,黄兴等发动起义,攻入两广总督衙门。革命党人同清军展开激烈巷战,终因众寡悬殊,起义失败,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为后来武昌起义的一举成功准备了条件。 (二)武昌起义 1.材料展示:据此,则人数已多,乘此路潮鼓涌之时,尤易推广。盖鄂省军届久受压制,以表面上观之,似无主动之资格,然其中实蓄有反抗之潜力;而各同志尤愤外界之讥评,必欲一申素志,以洗其久不名誉之耻。似此人心愤发,倚为主动,实确有把握,诚为不可得之机会。若强为遏抑,或听其内部自发,吾人不为之指挥,恐有鱼烂之势,事诚可惜。 ———黄兴 教师提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内容,分析武昌起义的有利条件。 提示:有革命组织文学社和共进会,革命基础好;湖北新军倾向革命等。 2.课件出示《武昌起义和全国各省独立形势图》,学生阅读教材,讲述武昌起义的简要过程。 提示:武昌新军工程营起义(10月10日)→夺取军械库→进攻总督衙门→占领武昌城→攻占汉阳、汉口→成立湖北军政府(10月11日),黎元洪为都督→各省纷纷响应,一半以上宣布独立。 3.教师提问:1911年10月11日,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请谈谈你对革命党人推举黎元洪为都督的看法。 提示:说明革命潜伏着危机。 4.教师提问:为什么武昌起义又称“辛亥革命”? 提示:因为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故武昌起义又称“辛亥革命”。 5.材料展示: 材料一 在那时的中国,不把皇帝拉下马,历史就不能前进。封建制度是社会进步的最大障碍,而帝制又是这种制度最直接的体现者。革命派以铲除帝制为己任,固然代表了中国社会的客观要求。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晚清最后十年的民变具有四面八方之势,包含了各种社会力量。它以全面的动乱全面地挖掉现存封建秩序的墙脚,把清王朝推入四面楚歌的绝境之中。……虽然这种意识还带有过去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