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12895

湘教版数学九上第四章《锐角三角函数》教案(共8份)

日期:2024-05-04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0次 大小:34607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教版,数学,第四章,锐角三角函数,教案,8份
    湘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4.2正切 教学目标 1.会利用相似直角三角形,探索并认识正切的定义,会求锐角的正切值. 会求特殊角300,450,600的正切值交熟记这些值. 会用计算器求锐角的正切值以及已知正切值求对应锐角. 重点难点 重点:正切定义的理解以及如何求锐角的正切值. 难点:正切定义的理解,探索并认识正切. 教学设计 一.预习导学 学生通过自主预习教材P117-P119完成下列各题. 1.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A的正 弦值等于 ,余弦值等于 . 2.如图(1),在Rt△ABC中,∠C =900,锐角A的 与 的比叫作∠A的正切,记作tanA,tanA= . 3.如图(1),∠C=900,AC=2, AB=3,则BC= ,sinA= ,sinB= , tanA= . 二.探究展示 (一)合作探究 如图,△ABC和△DEF都是直角三角形,其中∠A=∠D=,∠C=∠F=900,则 =成立吗?为什么 ? ∵∠A=∠D=,∠C=∠F=900, ∴Rt△ABC∽Rt△DEF. ∴=. 即BC·DF=AC·EF ∴ =. 由以上可得,在有一个锐角等于的所有直角三角形中,角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是一个常数,与直角三角形的大小无关. 归纳:在直角三角形中,锐角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作角的 ,记作 ,即tan= . 设计意图:有了前面正弦、余弦定义的知识,学生可借助已学知识自行探究,教师适当引导,并抽象出正切的定义. 动脑筋:如何求tan30°、tan45°、tan60°的值. 分析:利用已学知识组内交流讨论,不难发现 tan30°=、tan45°=1、tan60°= 做一做:将特殊角300,450,600的正弦、余弦、正切值归纳如下表. 30° 45° 60° sin cos tan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总结、归纳,从中体 会到“在直角三角形中,当一个锐角的度数确定时,不管三角形的大小如何,这个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邻边与斜边的比值、对边与邻边的比值均为一个常数”,当锐角变化时,比值也随这变化.因此,我们把锐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统称为角的锐角三角函数. (二)展示提升 (首先组内讨论,然后分组上台讲解,其他学生补充、质疑,老师适时点拨、追问,引导学生总结解题方法). 1.计算:tan45°+tan230°tan 260°. 2.计算:(1):1+tan60° ; (2)tan30°cos30°. 3.用计算器求下列锐角的正切值(精确到0.0001): (1)350; (2)68012〞.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提高应用能力. 三.知识梳理 以”本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启发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锐角三角函数值都是在直角三角形中定义的,并且都是一个比值,因此是没有单位的. 锐角三角函数值的大小都只与锐角的大小有关,而与直角三角形的边长无关. 设计意图:对本节知识进一步梳理,使之条理化. 四.当堂检测 1.如图:在Rt△ABC中,∠C=90°,AC=12cm,AB=13cm,求tanA、tanB的值. 2.求下列各式的值: (1) (2) (3) (4) 3.已知=,是锐角,求、、的值. 设计意图:通过当堂检测,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老师可根据反馈情况查漏补缺,在设计下节课时可进行适当的补充. 五.教学反思 因为本节课的学习是建立在正弦、余 弦的基础之上的,所以正切定义的推导完全可以放手要学生自行探究,如在探究过程中有什么疑问老师可当场释疑.给学生一个舞台,学生自然给你一份惊喜. E F D B C A 45° A C B B C 30° A 12cm 13cm C A B湘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4.3 解直角三角形 教学目标 理解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会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和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 知道直角三角形中五个元素的关系. 通过解直角三角形,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分析能力,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用锐角三角函数的知识解直角三角形. 难点:根据已知元素和所要求的末知元素,选择恰当的方法求解. 教学设计 预习导学 学生自主预习教材P121—122完成下列问题: 1、如图,在 Rt△ABC中,∠C=90°,∠A、∠B、∠C的对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