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130773

【精品解析】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培优卷)

日期:2024-05-1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72次 大小:6091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培优卷,练习,同步,大自然的语言,5课,语文
    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培优卷) 一、基础知识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萌发(méng) 适宜(yí) 区域(yù) 物候(hòu) B.孕育(yùn) 载途(zài) 丘陵(líng) 荣枯(kū) C.连翘(qiào) 刺槐(huái) 翩然(piān) 衰草(shuāi) D.簌簌(sù) 匿迹(nì) 融化(róng) 观测(cè) 【答案】C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A正确;B正确;C翘应读 qiáo,故有误;D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汉字的正确读音。汉字里许多多音字,我们平时学习要注意积累,要有意识地进行整理。 2.下列对句子中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拟人) B.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比喻) C.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拟人) D.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首先是纬度。……(设问) 【答案】C 【知识点】比喻;拟人;设问 【解析】【分析】A“苏醒”是人的动作,这里说大地,故是拟人修辞,正确;B将“鸟语花香草长莺飞”比作大自然的语言,形式上是暗喻,比喻的一种,正确;C“活的仪器”借喻大自然中的植物动物,故该项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故错误;D自问自答,设问,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对常见修辞手法的辨析。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排比、拟人、比拟、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偶、对比、反语等,要对每一种修辞都能辨析,并恰当运用。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历代的国画创作者更是不惜笔墨描绘草长莺飞的美妙春景。 B.寒冬腊月,屋外一片衰草连天,大兴西瓜种植基地的温室大棚却是绿意融融。 C.在风雪载途的历史记忆里,只有建筑始终用最直白的语言诉说着城市文明的源远流长。 D.每年暑假,有关部门都会加大对游泳池卫生的管理力度,变化一年比一年大,周而复始。 【答案】D 【知识点】望文生义;常见易混成语辨析 【解析】【分析】A草长莺飞的意思是:各种花草开始成长,鸟类也到处纷飞。通常用来形容江南地区早春的景色,使用正确;B衰草连天形容荒草遍地,极其荒凉的样子。使用正确;C源远流长:河流的源头很远,水流很长。常比喻历史悠久,根底深厚。使用正确;D周而复始:循环一周,重新开始。这里说“一年比一年变化大”,不符合语境,故使用不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及运用的能力。解答时,要准确理解这些词语,并掌握这些词语(短语)的搭配对象、使用范围等方面的特点,同时要把握语境的表达意思,准确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及用法,从而做出准确的选择。 4.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据推算,我国种大豆的历史至少有四五千年了。 ②我国是大豆的起源地。 ③古代把大豆叫作“菽”,秦汉以后逐渐用“豆”字代替“菽”字。 ④在许多新石器时代遗址中,都发现大豆的残留印痕。 ⑤许多古书中也有关于大豆的记载。 ⑥也是世界上栽培大豆历史最悠久的国家。 A.②⑥④⑤③① B.①③⑤④②⑥ C.②⑥⑤③④① D.①⑤③④②⑥ 【答案】A 【知识点】句子排序;大自然的语言 【解析】【分析】通读语段,讲述的是大豆的种植历史。首先是②,介绍我国是大豆的起源地。其次是⑥,进一步补充说明我国栽培大豆历史最悠久。再次是④,具体用新石器时代遗址中,都发现大豆的残留印痕证明历史悠久。接着是⑤,从古书的记载中寻求依据。再接着是③,写古代对大豆的称呼变换。最后是①,总结说明我国种大豆的历史至少有四五千年。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道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