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130958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共28张ppt)

日期:2024-06-0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7次 大小:223927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28张,ppt
  • cover
(课件网) 9 鲁迅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统编版七年级第三单元 学习目标 1.通过默读、速读及文本细读方法的学习,同学们能整体感知文章框架内容及作者情感。 2.通过对百草园“三乐”赏读、三味书屋“先生”特点的分析,同学们能懂得描写景物、人物要抓住特点、回忆类文章可以变换叙事视角等写作方法。 作者简介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等。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 作品介绍 《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也就是人到晚年了回忆起少年时代的事。 这部散文集原名为《旧事重提》,后改为《朝花夕拾》,共收集了10篇文章,大部分作品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的生活。 文体特点 回忆性散文 回忆性散文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双重视角:一是体验主体———过去的“我”;二是回忆主体———现在的“我”。文章中既有“当时的我”的感受,也有“现在的我”对“当时的我”的“感受”的“再感受”。 正音正字 窜 觅 跪 拗 确凿 轻捷 云霄 倘若 鉴赏 啄食 和蔼 恭敬 质朴 博学 渊 博 倜傥 淋漓 盔甲 绅士 人迹罕至 人声鼎沸 tì tǎng cuàn mì guì ǎo què záo qīng jié yún xiāo tǎng ruò jiàn shǎng zhuó shí hé ǎi gōng jìng zhì pǔ bó xué yuān bó lín lí kuī jiǎ shēn hǎn dǐng fèi 学习方法 1.默读,5分钟读完文章。 (1)动眼不动嘴。(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读) (2)边读边思考。 (3)有速度地默读。 (4)整体性地默读课文。 2.抓住标题、开头、结尾和关键语句,迅速了解文章大意和作者情感。 整体感知 1.作者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态度分别是怎样的?默读课文,找到关键语段,并圈画出其中能体现作者情感态度的字词。 三味书屋 不舍 不情愿 百草园 不知道;而且还是;最严厉;也许(过渡段) 早已;连……也已经(首段) 不能常到;Ade;我的(过渡段) 喜爱 乐园(首段) 怀念 早已没有了罢(尾段) 忆童年趣 2.默读课文1-8段,百草园不过是荒园,为什么作者称它为“乐园”? “乐园”(1) 乐景(2) 乐闻(3-6) 乐事(7-8) 百草园 第二段写了哪些景物? 菜畦 石井栏 皂荚树 桑葚 蝉 黄蜂 叫天子 它们有何特点? 油蛉 蟋蟀 蜈蚣 斑蝥 何首乌 木莲 覆盆子 碧绿 光滑 高大 紫红 长吟 肥胖 伏 轻捷 窜 低唱 弹琴 喷烟 臃肿 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 又酸又甜 莲房一般 真是一个 的百草园啊! 丰富多姿 其乐无穷 色 形 味 声 碧绿、紫红、黄 高大、肥胖、拥肿、小球 长吟、低唱、弹琴 又酸又甜 视觉 听觉 味觉 作者在这段描写了十余种景物,他是如何做到层次井然的呢? 请从逻辑、空间顺序进行思考。 逻辑: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 从次到主,从整体到局部, 从静景到动景,从动景到静景 空间: 写静景由低到高,写动景由高到低 朗读模仿长妈妈给少年鲁迅讲“美女蛇”故事时的场景 乐闻———民间传说 长妈妈: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门外像是风雨声…… “我”: 长妈妈:他正抖作一团时,却听得豁的一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 “我”: 长妈妈:外面便什么声音也没有了,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在盒子里。 “我”:后来呢? 长妈妈:后来,老和尚说,这是飞蜈蚣,它能吸蛇的脑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 “我”: 长妈妈: 长妈妈: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门外像是风雨声…… “我”:天啊……(捂住眼睛,浑身发抖) 长妈妈:他正抖作一团时,却听得豁的一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 “我”:啊!(惊讶失声,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