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137767

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习题课件 (共20张PPT)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1次 大小:63609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习题,课件,20张,PPT
  • cover
(课件网) 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xié 褶 jié 溯 致 qǐ 鬼斧神工 天衣无缝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能否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是他们形成良好人生观的关键。 B.8月22日至24日,2022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在重庆举办,来自19个国家和地区的665家单位参展。 C.许多学校的学生都积极参加了“世界读书日·书香校园”系列活动。 D.为了后代能仰望星空,荡舟碧波,我们应该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增强低碳生活方式。 B 3.(娄底中考改编)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他?……他景况也很不如意……”母亲说着,便向房外看:“这些人又来了。说是买木器,顺手也就随便拿走的,我得去看看。” B.《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和《诗经》、《礼记》、《周易》、《尚书》、《春秋》合称“四书五经”。 C.2022年,我国早稻总产量2812.3万吨(562.5亿斤),比2021年增加10.6万吨(2.1亿斤),增长0.4%。 D.从“雪游龙”到“雪如意”,再到“雪飞燕”“冰丝带”……等每一座冬奥场馆,都是一处与众不同的景观。 C 4.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1)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 ) (2)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骨骼化石。( ) (3)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极冰盖。( ) (4)因此,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 ) 列数字 举例子 打比方、列数字 分类别 ◆课内精读 阅读《恐龙无处不有》,回答问题。 5.这篇文章属于什么类型的说明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事理说明文;逻辑顺序。 6.文章为什么以“恐龙无处不有”为题,它的说明对象是否就是恐龙呢? 说明对象不是恐龙。作者谈恐龙的灭绝,谈到恐龙化石无处不有,是为了证明另一项科学理论———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 7.分析下列加点词是如何体现说明文语言特点的。 (1)“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 “几乎所有”既说明了板块学说解释了绝大多数地质现象,具有重要意义,又没有将科学问题绝对化,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严密性。 (2)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 “似乎”有“仿佛、好像”的意思,在这里表推测,因为这里本身就是一种假设,“似乎”表示并不确定,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课外阅读 (威远县二模)阅读下面关于“碳排放”科普知识的短文,完成问题。 什么是碳排放? ①碳排放是关于温室气体排放的一个总称或简称。温室气体中最主要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因此用“碳”一词作为代表。在人类日常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排放二氧化碳。例如汽车燃烧汽油、居民使用天然气等,这种通过直接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被称为直接排放。而生活中的电力、热力等使用过程中不产生二氧化碳,但在生产电力、热力的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如火力发电),因此被称为间接排放。 ②在过去的200年里,人类向大气层排放了数万亿吨二氧化碳,它如同给地球造了一个大棚,削弱了地球散热能力,所以二氧化碳又称为温室气体。为遏制全球变暖,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是首要任务。 “碳达峰”和“碳中和” ③碳达峰:当年碳排放总量达到历史最高峰,即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就可以认为“碳达峰”。中国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这并不意味在2030年前中国的碳排放量可以无限制增长,因为我们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时间仅有30年,远短于西方发达国家。因此中国的“碳达峰”将是结合各种减排手段,在总量控制下的达峰,也为后续“碳中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