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142726

七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写作 文从字顺 (2课时)同步学案(含答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55次 大小:4545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写作,文从字顺
    写作 文从字顺 同步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描述景物,培养理清思路、连贯表达的能力。 2.通过交流、修改文章,培养推敲字句的习惯,做到文从字顺。 3.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抓住景物的特点,选择一个合适的角度,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学习重点 学会修改文章,提高连贯表达的能力和推敲字句的习惯。 学习难点 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抓住景物的特点,选择一个合适的角度,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学习准备 1.寻找“最令你心动的花草枝叶”。到大自然中去寻找自己喜爱的花草,记录它生活的环境和你当时的心情,尤其是你喜爱它的原因。 2.观察交流。细心观察你选择的植物,记下它的颜色、形状、气味、味道等,在小组内按照一定的顺序介绍植物的特征,注意学习借鉴组内其他同学的描述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写法指导 文从字顺是写作的一项基本功,“文从字顺”包含了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用词恰当,妥帖地表达作者的所思所感;二是语句通顺畅达,有条不紊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无任何含混、错乱和别扭之处。这需要我们在写作中反复磨炼,不断提高。那么,做到文从字顺,要注意些什么呢? 1.材料一:苏联卫国战争进入大反攻时,一位将军向斯大林报告说:“敌人撤退了!”斯大林立即纠正道:“不是敌人撤退了,而是敌人在逃跑!”斯大林把“撤———换成“逃跑”,准确地点明了战况。 启发:_____ _____ 2.材料二:妈妈是一个勤劳的人。有一次,我的数学考了95分,妈妈就给我耐心地讲错在哪里,讲得非常仔细,我听得明明白白。妈妈把家务活全都承担下来,让我认认真真地学习。她对我要求很严格,我的学习成绩里面有她的心血。 人们在向别人陈述一个问题时,都会注意话与话之间该怎样衔接才能让别人听明白,这就是语言的连贯性。例如,上下两句话的安排要合乎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或人们观察认识问题的顺序;一段话要围绕一个话题说,说完一个意思再说另一个意思,而不能东一句西一句,前言不搭后语;讲完一个意思再讲另一个意思时,衔接处要有过渡词语。写作时注意这个问题,也有利于把文章写得通畅。 启发:_____ _____  3.材料三:唐朝的年轻诗人贾岛去长安参加考试。他骑着驴,在大街上一边走一边想着他的诗句。突然,他想到了两句好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一想,觉得“敲”字改为“推”字更好一些,他想得正入神时,只听得对面喊了一声:“干什么的?”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便被拉下了驴,带到了韩愈面前。原来,他冲撞了大文学家韩愈的仪仗,等他把事情说了一遍后,不但没有受罚,反倒引起了韩愈对诗句的兴趣,韩愈想了一会儿说:“还是‘敲’字好。”后来,“推敲”便有了斟酌字句,反复琢磨的意思。 故事链接:相传,有一次苏东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大家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当即道:前句加“摇”,后句加“映”,即“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黄山谷认真思索后,得意地说:“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黄山谷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黄山谷吟诵着、玩味着,不禁拊掌称妙。 这样一改究竟妙在何处?我们不妨也来玩味一番。“轻风”徐来,“细柳”动态不显,怎能配得上“摇”“舞”这类较露的动词呢?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与“轻”“细”相宜,显得和谐,并且把风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绘出了清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给人一种柔美之感。下句中添“映”“隐”也欠贴切。试想,恬静的月光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这样,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