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143703

8-3《琵琶行(并序)》说课稿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4-05-1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68次 大小:1828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琵琶行(并序),课稿,2023-2024,学年,统编,高中
  • cover
浔阳江头的一次邂逅———《琵琶行并序》说课稿 【教材分析】 《琵琶行并序》选自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第 8 课,本单元人文主题是“生命的 诗意”,所属学习任务群为“文学阅读与写作”。 教材围绕人文主题与核心任务,精选汉末到南宋不同体式与风格的 8 首诗词名作组成三课。它们都体现出不同的诗人在不同的人生境遇下所抒发的人生慨叹。这些慨叹,有的激昂慷慨,有的悲壮深沉。但是,无论哪一种情感,其实最终都表达出诗人对人生思考和选择,体现出他们特有的生命的诗意。 8 课由三首唐诗组成,它们体式不同,风格各异,抒发的情感和创作手法也各不相同,但都是唐诗中的经典之作。《琵琶行并序》是白居易的一首长篇乐府诗,叙述琵琶女的故事,诉说自己的人生遭遇。从单元人文主题的角度看,它体现了白居易在特殊人生境遇下的生命姿态,是诗人独特生命体验的诗意表达。从诗歌的主要表达方式看,它和其他七首诗词不同,是唯一一首叙事诗。从教材的编排看,它是一篇自读课文。 【学情分析】 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和高中第一单元的诗歌学习,学生阅读古代诗歌其实是有一定基础和经验的,但是学生对古诗词的深层次的理解和鉴赏方法缺乏全面深入的指导。另外,学生在以往的古典诗词的学习中,更多接触的是抒情诗,对叙事诗的叙事艺术还是比较陌生的。 【学习目标】 根据以上教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如下学习目标: 1.理解诗歌中人物的情感,把握形象,体会诗人抒发的人生感慨。(学习重点) 2.鉴赏诗歌的叙事艺术和描写音乐的手法。(学习难点) 1 【学习方法】 依据课标中语文学习任务群设计的相关理念,“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 本课时采用项目学习的方式,围绕“学校学科节课本剧展评”这个项目,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编排课本剧《浔阳江头的一次邂逅》,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本剧的研讨交流,加深对文本的研读和理解,完成本课的学习目标。 课本剧编排的组织形式 1.主持人 1 名,主创团队 8 人,点评团队 1 个教学班。 2.主创团队拍摄视频或者现场表演。 3.点评团队,对话编剧、美工、演员、音乐总监等。 4.教师作为参与者、组织者、点评者。 在课本剧编排的组织形式上,我们设定了一名主持人,就是希望学习过程由学生相对自主地去完成,把课堂变学堂,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学会倾听和分享、沟通和协作,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体现出学习方式的变化。 我把全班学生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主创团队,一个是点评团队。主创团队负责将《琵琶行并序》排演成课本剧《浔阳江头的一次邂逅》。主创团队想要排演好课本剧就必须对文本进行深入地研读,他们还要对文本之外的诗人生平、创作背景等做补充研究,这样才能排演出契合文本的课本剧。 点评团队就是全班学生。课标指出“倡导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语文课程评价应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要求每个学生不能仅仅做学习的旁观者,而要做学习的积极参与者。他们每个人都要对作品在课上或课下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学生可以对话编剧、美工、演员、音乐总监等,学生可在课前积极讨论,与老师积极交流,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这样的对话。我们课本剧的评价以演出是否能够忠实于《琵琶行并序》文本为标准。这个目的就在于引导学生将文本以另外一种形式来呈现,创设情境,拉近文本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去还原诗境,欣赏诗歌,但是又不脱离文本,还原语文课本来的面目。当然,由于课堂的限制,不可能每个学生都能去表达。但是,我们要求所有同学要把这种理解通过文字的方式在课下呈现出来。这也实现了我们将阅读和写作整合的学习目标与要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