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145511

第24课《诗词曲五首》课件(27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日期:2024-05-1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5次 大小:264410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九年级,语文,统编,学年,2023-2024,PPT
  • cover
(课件网) 诗词曲五首 —九年级下册 乐府:汉武帝时,设有采集各地歌谣和整理、制订乐谱的机构,叫“乐府”。后来,人们就把这一机构收集并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简称乐府。乐府诗多收录在北宋郭茂倩汇编的《乐府诗集》中。 《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合称“南北双璧”。 最大的特点:叙事性强,语言朴素自然。 一、《十五从军征》 《乐府诗集》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十五岁就应征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到故乡。半路上遇到一个故乡的村民,问:“我家里面还有什么人?”“且看远处,那是您的家,坟墓相连,松柏混杂。”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进出,野鸡在梁上飞来飞去。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菜环绕着井台。捋些野谷舂米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应该与谁一起分享。走出大门向东张望,泪水洒落在衣服上。 理解赏析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开头两句,统摄全诗,高度概括了主人公的一生。 运用夸张的手法,说明主人公从军时间之长,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的不合理。 理解赏析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老兵在回乡的途中就打听家中的情况,表现出久别家乡,急于了解家中亲人的状况,充满与亲人团聚的希望。 理解赏析 远望: 近看 松柏冢累累 狗窦———兔入 梁上———雉飞 中庭———旅谷 井上———旅葵 主人公年迈力衰归来,看到自己的家变成了什么样子? 荒凉寂静,家破人亡 他的苦,不仅是生活上的艰苦,更是失去亲人、无依无靠的孤独悲伤。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理解赏析 在这样的一个家中,从军归来的老人是怎么生活的呢? 面对这一切,老人的心情如何?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动作描写,进一步抒发了老兵心中的悲哀。这一细节,将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揭示了战争带给人们的灾难。 理解赏析 概括主题 课堂小结 《十五从军征》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勾勒了一个老兵的回乡见闻,生动传神地描绘出主人公家破人亡的凄凉遭遇。全诗并无控诉战争之语,但平淡白描的字句背后,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给普通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也体现了对战争的厌恶和憎恨之情。 背景资料 唐朝时,西北边疆一带,战事频繁,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与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天宝十三载,岑参第二次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节度使的僚属),而武判官是其前任,诗人在轮台送他归京(唐代都城长安)时写下了此诗。 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以“歌”命名的:白居易《长恨歌》、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以“行”命名的:白居易《琵琶行》、杜甫《兵车行》等; 以“歌行”命名的:曹丕《燕歌行》等。 歌行体是古代汉族诗歌体裁之一,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歌行体。是一类可以配乐歌唱的诗歌体裁,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富于变化。一般句数不定,而每句字数也不是固定的,可以杂以三言、五言句,但是以七言为主。   在诗题中常见有“歌”、“行”的字样。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