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14651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8次 大小:71581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
  • cover
课件18张PPT。第四单元 探索求知道路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2.结构图解3.重点聚焦 师:为什么要提倡“格物致知”精神? 生甲:传统的中国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生乙: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 生丙:这是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必不可少的。 4.难点突破 师:作者讲了哪些道理来阐明应该有格物致知精神? 生:分析传统的中国教育的弊病;论述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解释格物致知的含义;揭示格物致知精神真正的意义等。5.素材积累 关于实践的名人名言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 有知识的人不实践,等于一只蜜蜂不酿蜜。 ———萨迪 百闻不如一见。 ———班固 力行而后知之真。 ———王夫之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劝学》 【译文】 与其整天坐在那儿苦思冥想,不如花一点时间去学习。 【感悟】 学与思本来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只顾某一个方面,就会徒劳无功;如果结合起来,一定会有所成就。(zhào) (xī) (lún) (rú) (páng) (mò) (liáng) (yì)A D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因为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定的真理,所以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 B.在环境激变的今天,应该重新体会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 C.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并且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D.实验不是毫无选择地测量,它需要有细致具体的计划。D5.作者说“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请你用“格物致知”精神探究下面的问题。 (1)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请从地理学角度,说说为什么“人间四月芳菲尽”,而“山寺桃花始盛开”。 这是由于纬度或海拔高度的差异对物候的影响。 (2)“应怜屐齿印苍苔,小叩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请从生物学角度,分析“红杏出墙”的原因。 植物生长靠光合作用,为争取到更多的阳光总是忌阴趋阳。中美顶尖学子对比 萧淑珍①中央电视台《对话》节目,曾邀请中美两国高中生参与交流。其中,美国的12名高中生都是今年美国总统奖的获得者,国内的高中生,多是即将被北大、清华等著名大学录取的优秀学生。整个节目中的两个环节,让人印象深刻。②谈到各人的价值取向,主持人分别给出智慧、权力、真理、钱和美的选项,美国学生一致选择真理和智慧。他们解释说:“如果我拥有智慧,掌握了真理,我就会拥有财富和其他东西。”中国高中生除了有一个选择“美”,没有一个选择真理和智慧,有人选择财富,有人选择权力。 ③中国学生直奔权力和财富的主题,忽视了如何实现的过程,不去思索实现这些目标的途径。官本位观念,在他们的脑海里早已根深蒂固,社会上对于金钱的过分热衷,深深地影响着他们。学生们的选择,清楚地反映出文化传统和社会环境的一些劣根性。④接着,主持人要求制订针对非洲贫困儿童的援助计划,首先由中国学生阐述。 ⑤我们的孩子从中国悠久的历史入手,从歌颂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到吟咏茶马古道,而且,有人弹古筝,有人弹钢琴,有人吹箫,三个女生大合唱,一会儿又是一个人深情背诵诗词,最后是大合唱。针对非洲的援助计划,被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只说是组织大家去非洲旅游,外出组织募捐,或是去非洲建希望小学。 ⑥有一个留美的华裔作家提问:“你们募捐,要我掏钱,你的援助计划必须打动我。我还要知道自己的钱都花在什么地方,我捐出去的每分钱,是不是真正发挥了作用。”⑦中国学生面面相觑,谁也回答不上来。 ⑧美国高中生的方案,则是从非洲目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