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152086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蜀道难》教学设计docx

日期:2024-06-1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60次 大小:1603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
  • cover
高中语文选必下第一单元《蜀道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理解文本内容,了解本诗独特结构。 2.思维发展与提升:探究创作意图,体味豪放飘逸风格。 3.审美鉴赏与创造:赏析写作手法,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4.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诗歌语言手法等和风格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细酌鉴赏,品析本文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感受诗歌,探究诗歌的主旨。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预习检查 1.明确字音 噫吁嚱(yīxūxī) 凫(fú) 栈(zhàn) 猱(náo) 扪参(ménshēn) 峥嵘(zhēnɡrónɡ) 巉 (chán) 湍(tuān) 咨嗟(zījiē) 豗(huī) 砯(pīnɡ) 崔嵬(cuīwéi) (二)听课文朗诵 (三)学生自读 诗歌的语言形式、写作内容和艺术手法都是为创作意图(主旨)服务的,进而呈现一定的风格。 换句话说,为了达到某个创作意图,诗人往往会针对写作对象,采用一定的艺术手法和语言形式进行艺术加工。长此以往,诗人往往会形成相对固定的风格。, 诗歌的风格主要通过哪些方面表现出来?如何理解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风格? 从字面意思看,“豪放”即雄豪而奔放,主要指感情和气势。“飘逸”有漂浮洒脱之意,主要指语言给人流动轻快之感。 【补充】蜀道,简言之就是通往蜀地的道路。由秦入蜀,首要的屏障是西面的太白山,太白山是秦岭山脉的最高峰,以鹤立鸡群之势冠列秦岭群峰之首。自古以来,太白山就以高、寒、险、奇、富饶、神秘的特点闻名。沿着“鸟道”一直走,就可以到达峨眉山的顶峰。 峨眉山也是四川境内的高峰,海拔3099 米,地势陡峭,俗语有云“四川有个峨眉山,离天只有三尺三”。 太白山和峨眉山因高险难逾越的地理特点阻挡了秦蜀两地的往来,因此才有蚕丛及鱼凫建国虽久远,长达万年却无法与秦地沟通的境况。 (二)任务一:理解通过独特结构与瑰丽语言,表现豪放飘逸风格 【提问】诵读全诗,结合注释,分析诗人分别从哪些方面表现“蜀道之难”? 【明确】第一段:蜀道形成之难,表现蜀道之高。分三层: 第1层:开头句“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总统全文,奠定豪放基调。 【析】此句是全诗的总纲,诗人连用三个感叹词抒发强烈的感慨后,总叹蜀道的两个特点“危”(危险)和“高”(高峻),并用“乎”和“哉”两个语气词来加强其感叹语气。接着把“蜀道”与“上青天”相比,认为蜀道比登天还难,点明了诗歌的主旨。 第2层:从“蚕丛及鱼凫”到“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难在蜀道的形成。 【析】前四句,从时间角度写秦蜀之间“有道之难”,历时“四万八千岁”(夸张)都无道可行,明写“无道之久”,实表“有道之难”。后两句又从空间的角度展现了秦蜀两地“有道之难”,太白山横亘其间,山上无可行之路。所以才有“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二句用神话传说来展现秦蜀两地开道之艰难。 表现开凿之难?一般要是从时间之长、人力之大、财耗之多、牺牲之大的角度去写,恐怕要花很多表现世俗工匠的笔墨。 如何做到“一笔惊风雨”? 李白借用了《华阳国志·蜀志》中“五丁开山”的神话传说:山崩了,地裂了,壮士们死去,然后才有天梯一样的山路与栈道,将秦蜀两地沟通联结。 相传秦惠王想征服蜀国,知道蜀王好色,答应送给他五个美女。蜀王派五名壮士去迎接。回到梓潼(今四川剑阁)时,看见一条大蛇进入洞穴中,一壮士抓住了蛇尾,其余四人也来相助,用力拉拽。不多时,山崩地裂,壮士和美女全被压死,而山裂分为五岭,入蜀之路遂通。 一个具有悲壮色彩的神话传说,即生动地表达了蜀道开凿的艰难,很好地回避了这个带有世俗性和工程科技性的问题,神话中蜀道的开凿都经历了“山崩地裂壮士死”的过程,人世间的蜀道开凿之难,可想而知!突出开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