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158415

2024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 课件(共52张PPT)

日期:2024-06-0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3次 大小:31251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4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
  • cover
(课件网) 文言文 文言文词类活用 1.一般动词 2.使动用法 3.意动用法 4.作状语 1. 名词 2. 使动用法 3.为动用法 1. 名词 2. 一般动词 3.使动用法 4.意动用法 5.为动用法 文言文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二.动词的活用 三.形容词的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特征: 名词前紧接能愿动词、代词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如果两个名词连用,二者之间既非并列关系,也非修饰关系,其中必有一个活用成了动词。 名词活用的类型: 1.一般动词。 2.使动用法。 3.意动用法。 4.作状语。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罢了。 “二月草已芽”(《采草药》)。“芽”表示“发芽” 1.与郑人盟。(《烛之武退秦师》) 2.沛公军霸上(《鸿门宴》) (盟约———订立盟约) (军队———驻扎) 3.无乃尔是过与? (《季氏将伐颛臾》) 4.籍吏民,封府库。(《鸿门宴》) 5.填然鼓之。 (《寡人之于国也》) 6.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 同上) 7.五十者可以衣帛。 (同上) (过错———责备) (册———登记造册) (鼓———击鼓) (树木———种植) (衣服———穿上) 8.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9.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0.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劝学》) 11.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 12.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游褒禅山记》) (王———称王) (罪恶———归罪;归咎) (河水———游泳) (蹄———用蹄踢) (名———识其本名) 13.目吴会于云间。(《滕王阁序》) 14.函梁君臣之首。(《伶官传序》) 15.其下圣人也远矣。 ( 《师说》) (眼睛———遥看) (匣子———用匣子装) (下面———低于) 名词活用为使动 名词活用为有“使......为”意思的动词,通常称为名词的使动用法。其特点是必带宾语。 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 “王之”就是“使他为王” 既东封郑。 (《烛之武退秦师》) (疆界———使……成为疆界) 3.名词活用为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一般涉及的是形容词和名词,就是“觉得宾语怎么样”,是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具有发出动作的功能。翻译成“以……为……”或“认为……是……”或“把……当作……”。 1.越国以鄙远。(《烛之武退秦师》) 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阿房宫赋》) 3.耻学于师。(《师说》) (边邑———把……当作边邑) (镜子———把……当作镜子) (羞耻———以……为羞耻) 4.名词作状语 从句法关系看,谓语动词在句中总是出现在主语、状语后,所以,如果名词出现在动词前,而句子已有明确的主语时,即可判断名词活用成了状语 。 A.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B.用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作比喻,表示动作、行为特征、状态。 C.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D.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 、时间。E.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F.表示事物的发展变化 A.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 1.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劝学》) 2.南取汉中。(《过秦论》) 3.西举巴蜀。(《过秦论》) 4.北收要害之郡。(《过秦论》) (上面———向上)(下面———向下) (南———向南) (西———向西) (北———向北) B.用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作比喻, 表示动作、行为特征、状态。 1.席卷天下。(《过秦论》) 2.包举宇内。(《过秦论》) 3.常以身翼蔽沛公。(《鸿门宴》) 4.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席子———像卷席子那样) (包裹———像包包裹那样) (口袋———像装口袋那样) (云———像云一样)(回声———像回声一样) (影子———像影子一样) C.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 1.余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