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160427

2.3原子结构模型(课件 25+25张PPT)

日期:2024-06-01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3次 大小:5369808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原子结构,模型,课件,25+25,PPT
    (课件网) 2.3原子结构的模型(1) 浙教版义务教育阶段科学八年级(下) 目录 1 知识回顾 2 知识引领 3 知识巩固 原子模型建立过程 学习目标 1.了解原子的构成原子结构模型及其在历史上的发展过程,体验建立模型的思想。 2.了解同位素的结构特点,能说出一到两项在实际生活中的用途。 3.知道物质也可由离子构成,认识离子微粒大小的数量级。 知识回顾 原子的体积很小,原子半径一般在10-10米数量级。 如碳原子的半径为0.6×10-10米 原子的质量也非常小,科学方法测得1个碳原子的质量约1.993×10-26千克。 知识回顾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粒子构成的; (分子的种类由原子种类和数量决定) 物质三态变化的本质: 分子(种类)本身不变,分子间距发生变化。 1.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化学变化的本质: 分子先分裂成原子, 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既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3.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知识引领 原子是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原子能不能再分 人们为了揭示原子结构的奥秘,经历了漫长的探究过程。 1.道尔顿原子模型 (1803年) 3.卢瑟福原子模型 (1911年) 2.汤姆生原子模型 (1904年) 4.波尔原子模型 (1913年) 5.电子云模型 (1927年—1935年) 实心球模型 西瓜模型 行星绕太阳模型 分层模型 电子云模型 一、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史 道尔顿原子模型  英国化学家道尔顿 (J.Dalton , 1766~1844) ———近代科学原子论 一切物质都是由最小的不能再分的粒子———原子构成。 原子模型:原子是坚实的、不可再分的实心球。 汤姆生原子模型 原子并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汤姆生发现了电子(1897年) 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 (J.J.Thomson ,1856~1940) 电子是种带负电、有一定质量的微粒,普遍存在于各种原子之中。 汤姆生原子模型: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粒子,其中镶嵌着许多电子,中和了电荷,从而形成了中性原子。    卢瑟福和他的助手做了著名α粒子散射实验 英国科学家卢瑟福 (E.Rutherford,1871~1937) 卢瑟福原子模型 实验现象:用α粒子(带正电)去轰击金箔,大多数粒子都直接穿过金箔,少数只产生很小的偏转,然而的极少数的粒子会反弹回去。 解释:α粒子可能被质量很大但体积很小的核碰撞回来,原子核带正电荷,位于原子的中心。 你看到了什么?对此你有什么样的猜想? 卢瑟福原子模型(又称行星绕太阳原子模型):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的质量几乎等于原子的全部质量,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绕核做高速运动。就像行星环绕太阳运转一样。 根据实验,卢瑟福在1911年提出原子有核模型。 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的一定轨道上分层绕核做高速的圆周运动。 波尔原子模型 丹麦物理学家波尔 (N.Bohr,1885~1962) 电子云模型 1.道尔顿原子模型 (1803年) 3.卢瑟福原子模型 (1911年) 2.汤姆生原子模型 (1904年) 4.波尔原子模型 (1913年) 5.电子云模型 (1927年—1935年) 实心球模型 西瓜模型 行星绕太阳模型 分层模型 电子云模型 揭开原子核内部结构的一种科学方法:用高能量的粒子撞击、打碎核的方法进行研究。 高能粒子对撞机 原子的内部又是怎样的呢? 二、原子结构 原 子 原子核 核外电子 质 子 中 子 (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 (不带电) (带正电) (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电中性) 同一个原子中: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经科学实验测定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但原子核在整个原子中所占的体积却很小。有些原子中没有中子。 1.6726×10-27千克 1.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