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161017

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 课件(共45张PPT) 苏少版八年级美术下册

日期:2025-04-30 科目:美术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5次 大小:2393903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4课,水墨,交融,青山,课件,45张
  • cover
(课件网) 水墨交融写青山 泰山 华山 华山 德天瀑布 古人的眼中世界 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 思考 古人与今人所看到的山水景色是相同的,今人可以使用摄影来记录这些美景,那么古人用什么来表现这些山河景色。 中国山水画 感受古人的“笔墨” 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 赏 析 秀石疏林图(中国画) (元代) 赵孟頫 感受古人的“笔墨” 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 技 法 平凡的自然一角,却表现得很有生机。画面并不刻意求工,却透出平和而秀逸的气息。 注意到树木和石头的不同用笔了吗? 试着分辨石块上的不同墨色,它们对营造画面的气氛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呢。 讨论:画中树木与石头的表现分别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石块的用笔选择侧锋,显得方折、爽利、多变化。   枝干的线条中锋运笔,显得浑圆饱满。 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 分 析 用笔的方法 用笔的方法 中国画用笔一般分硬毫、软毫、兼毫三类。硬毫除狼毫之外,还有紫毫、鼠须、猪鬃、石獾等,特点是弹性强、蓄水少,笔痕劲挺刚健;软毫蓄水多,墨色易丰富,笔痕柔和含蓄;兼毫性能在二者之间。 中锋 侧锋 露锋 藏锋 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 硬毫 软毫 与中国传统人物画相比,中国山水画在表现技法上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是表现山石﹑峰峦和树身表皮的脉络纹理,以及山石粗糙质感的画法。 画时先勾出轮廓﹐再用淡干墨侧笔而画。表现山石﹑峰峦的﹐主要有披麻皴﹑雨点皴﹑卷云皴﹑解索皴﹑牛毛皴﹑大斧劈皴﹑小斧劈皴等;表现树身表皮的﹐有鳞皴﹑绳皴﹑横皴、锤头皴等。 皴法 山石画法中的皴法 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 披麻皴 劈斧皴 雨点皴 卷云皴 米点皴 折带皴 雨点皴也叫豆瓣皴,形如雨点般密密麻麻,北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是便运用了此种皴法,适合表现北方山川的壮丽。 劈斧皴:如刀砍斧劈,适合表现棱角分明的岩石 卷云皴:这种皴法主要表现表面呈圆转波纹肌理的石头,例如:钟乳石、流石、受侵蚀的层积岩、圆浑突兀的火成岩峰峦以及黄土高原一带水土冲失等景象。 “画山不画云” “高远”,并不是拘泥于字面的“居高望远”。而是:“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也有一种说法叫作“虫视”,倒有些故意把自己放在低处的意思,看什么都是高大雄伟、气势磅礴,视平线也基本上处在画面的下端,用来描摹崇山峻岭再合适不过了。 “深远”则是“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由前面往里画出深奥之感觉叫深远。意思就是借给观众一双千里眼,看得到万水千山,丘丘壑壑都浓缩在画面的尺寸之间。至于视平线则多处于画作的上端,类似于现在说的“鸟瞰”。 “平远”平远景色要画出前后左右辽阔的空间,以及平原景色的辽阔。 中国山水画的特殊透视法:三远法 “高远法” 也有一种说法叫作“虫视”,有故意把自己放在低处的意思,看什么都是高大雄伟、气势磅礴,视平线也基本上处在画面的下端,让观者从仰视视角进行观赏,突出山石的高大与压迫感。 上下空间 “深远法” 秋江待渡图 元代 盛懋 “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意思就是借给观众一双千里眼,将万水千山,丘丘壑壑都浓缩在有限的画面尺寸之间,给观者以一种强烈的纵深感。 前后空间 “平远法” 主要用于表现左右辽阔的空间,以及平原景色的宽广,适合描绘一些大平原等地形。 左右空间 《鹊华秋色图》赵孟頫 看看是三远法中的哪一种? 郭熙《窠石平远图》 《水村图卷》 元 赵孟頫 胡椒点 树画法 鹿角枝 树画法 树木的表现方法 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 探 究 小混点画法 杉叶点画法 破笔画法 仰头点画法 垂头点画法 夹叶画法 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 树叶的表现方法 结合皴法的知识和三远法知识, 使用你认为合适的视角和皴法来 描绘苏州天平山的一线天,用铅笔完成一幅仿国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