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16155

人教版历史必修2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导与练

日期:2024-06-2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34次 大小:9412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人教,历史,必修,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 cover
必修2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导与练 江 西 王笑开 【重点讲解】 一、我国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新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始于1953年开始执行 的国民经济发展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国并没有沿用其他国家一般采用的轻纺工业起步的工业化道路,而是采取了重化工业起步的超常规道路,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赶超的强烈意识是采取重化工业战略的基本动因,而前苏联的发展模式又似乎提供了一个可学习、借鉴的榜样。为了尽快实现赶超目标,采取了比前苏联更强的强制性积累,试图在远比前苏联落后的基础上跨越轻纺工业阶段而建立重化工业体系。在经济制度上,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创建了大量的国有企业,以保证能够通过高积累的方式集中大量建设资金,进行大规模的重化工业投资和建设。工业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迅速延伸到整个经济系统,从而形成了在中国执行30多年的计划经济体制。就此意义上说,计划经济体制与重化工业起步的工业化战略存在着逻辑上的联系。 从历史原因看:我国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从现实的需要看,我国处于帝国主义的军事包围之中,发展重工业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尤其是增强国防实力; 从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看,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国 家,工业化的速度都比较快。而社会主义苏联迅速工业化的经验中,也是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从各行业关系看,重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 “一五”计划时期的工业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说明我国选择优先发展工业战略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是正确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二、为什么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1.三大改造的胜利,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 ,能够比较顺利地实现消灭私有制这样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但没有造成生产力的破坏,反而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并且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而没有引起巨大的社会动荡,这的确是伟大的历史性胜利。 2.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我 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几千年来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剥削制度基本上被消灭,社会主义经济成了国民经济中的主导成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它与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确立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一起,完成了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意味着国家性质的变化。 3.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把马列主义的基本 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以新的经验和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4.三大改造的胜利,大大解放了我国的社会生产力,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总之,社会主义最典型的标志就是社会 主义公有制占主体。通过三大改造,我国基本上实现了由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生产资料公有制;在劳动分配制度上,基本上实现了按劳分配原则;在阶级关系上,消灭了剥削阶级。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20世纪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这是中国从古未有的人民革命的大胜利,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前提,奠定了基础。 【难点分析】 简析20世纪50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成功与失误及其原因和经验教训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结束后,我国 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共产党为寻找适合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