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163758

粤沪版中学物理八年级下第十章第1节 教学详案

日期:2024-05-18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5次 大小:2456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中学,物理,八年级,第十,1节,教学
  • cover
第1节 认识分子 设计说明 在教学过程中对分子概念的提出可由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和看图片得出。在得出分子概念的同时,要使学生逐步体会猜想是物理学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并指出我国在代思想家在这方面也做过贡献,加深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得出分子概念后要引导学生对于自然界中确实存在分子这种物质找出事实证据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关于分子的大小,可做一个打足气的气球会逐渐变瘪的演示实验来供学生观察与思考,这个实验可在几天前先给气球充足气扎紧挂于教室内,也可让学生回家完成,通过这一现象由学生讨论分析,可以得出很多的猜想和结论,但分子是非常小的这一结论也是显而易见的。 对于“油膜法”测分子直径的实验,可简要说明其原理、方法,然后用多媒体动画进行演示,对于所测出的分子直径的计算由学生自行算出。 对于分子的数量级之多,学生往往缺乏感性认识,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比喻和课后作业中的习题加以说明。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大多数分子的直径数量级为10-10m。 2.知道分子非常小,一般物体中含有大量分子。 【过程与方法】 1. 学习领会猜想的方法。 2.经历通过计算认识分子“小”和“多”的过程,感知分子的大小,逐步形成丰富的想像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事例,意识到我们身边常见的现象可能隐含着深刻的物理学道理,从而激发探索微观世界的兴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大多数分子的直径数量级为m。 2.知道分子非常小,一般物体中含有大量分子。 教学难点 体会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 教学方法 1.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情境激学法 3.运用多媒体教学法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授课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我们的生活中常会出现这样一些有趣的现象: 1.屋檐滴水时间长了就能水滴石穿。 2.博物馆门前铜像的手被人摸久了,就会变小。 3.铁铲用久了就会变薄。 4.走近花园就能闻到花香。 这些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开始这一节的学习《认识分子》。 讲授新课 [提问] 古希腊有个叫做“德谟克里特”的哲学家对这些生活中有趣的现象就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和认真的思考,如果你就是“德谟克里特”,那么你根据平时的观察,认真思考,说说你的猜想。 [讲述] 实际上同学们刚才和“德谟克里特”一样,都用到了一种科学的探究方法———猜想。 [多媒体出示]猜想是经验素材和科学理论之间的一座桥梁,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探究经常需要猜想。 [情感教育]同学们在平时的生活中一定要善于观察和思考,将来也一定会成为一个科学家。 [讲述]对于微粒的猜想,无数科学家不断探索,获得了不同的结果。继德谟克里特之后,历史的脚步又迈过了近2000多年,化学家们终于从实验中发现,自然界中确实存在着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1811年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加德罗首先把它称为“分子”。 [提问]那什么是分子呢? [多媒体出示]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 [讲述]教师举例讲解。(这部分知识让学生理解即可。) 例证一: 一杯可口的水喝起来没有味道,糖块固然是甜的,当把糖块放入水中,糖溶化后,看不见糖了,但喝一口却有了甜味。由此可知,水无味的性质是由水分子来保持的,而糖水的甜味是由肉眼看不见的糖分子来保持的。 例证二:我们平时吃馒头会感到有甜味,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本身不具有甜味,但淀粉在口腔内经过消化初步消化成具有甜味的麦芽糖。原来的淀粉变成了现在的麦芽糖。原来的淀粉分子变成了现在的麦芽糖分子。分子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自学] 常见的各种物体,无论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