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163768

粤沪版中学物理八年级下第十章第4节&第5节 教学详案

日期:2024-05-14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2次 大小:29581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中学,物理,八年级,第十,4节,5节
  • cover
第4节 飞出地球 第5节 宇宙深处 设计说明 本节是从地球开始的,逐步向太阳系、银河系和宇宙深处延伸,进而展示出宇宙结构的图景,并通过著名人物、论著和事件,向学生展示了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最后鼓励学生学好物理,实现人类探索太空的梦想,培养学生认识宇宙、探索宇宙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的科学精神。为此,本节教学应以“问题”为基础,进行科学猜想和假设;通过文献探究和交流研讨等协作学习的方式和互动式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加工和存储能力,对问题的分析论证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精神和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古人对于宇宙的认识过程;知道托勒密提出“地心说”和哥白尼提出“日心说”。 2.了解万有引力定律,了解人类如何飞出地球。 3.了解太阳系家族的成员和银河系的形状和大致范围。 4.了解从地球到整个宇宙的结构层次和各层次的大致尺度,理解光年的概念,知道宇宙是无限的,人对宇宙的认识是有限的。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媒体课件帮助同学们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学习科学家们探索宇宙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了解人类对宇宙探索的历程,体会人类对宇宙探索中经历的艰辛和曲折,感受人类不懈的探索精神,形成学无止境的意识。从科学家身上学习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通过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探索精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银河系和宇宙的结构层次和尺度。 教学难点 让学生形成大致正确的宇宙图景。 教学方法 观察法、交流讨论法、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具、学具 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系统等。 授课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宇宙的图景。 1.指导学生观看宇宙画面。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观后感———宇宙是神秘的(生回答师总结)。 2.教师讲述:宇宙的神秘引发人类去追逐飞天的梦想!富于智慧的中国人终于圆梦了!如“神舟十一号”上天及安全返回!(展示“神舟十一号”上天的视频画面指导学生观看画面) 3.正当同学们兴致勃勃地观看画面,忘乎所以的时候,教师提醒大家思考———长久以来,人们一直渴望离开地球,去探索地球外面的空间。这个梦想终于实现了!那我们是怎样一步一步地飞上了天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课题“飞出地球”和探索“宇宙深处”。 讲授新课 探究点一:探索宇宙的历程 教师讲述:在远古的时候,古希腊的天文学家托勒密集当时天文学之大成,提出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结构学说,简称“地心说”。“地心说”模型流行了1000多年,后来,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通过长期的观察和研究建立了“日心说”模型。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这部分内容之后,引导学生思考回答:(1)“地心说”和“日心说”的具体内容是什么?(2)这两种理论有何进步性和局限性?(3)他们是通过什么途径得出的? 老师讲述:虽然“地心说”和“日心说”各有其局限性,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由错误向正确靠近的,且逐步深化的。英国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在前人观察的基础上于1687年发现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运用它可以解释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模型,为后来的飞天之路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取得划时代的进步! 多媒体展示“万有引力定律的简介”。 说明:牛顿发现的万有引力,同学们自己也可以动手实验来模拟万有引力,感受一下它的存在! 学生自带器材(细绳和实心小球)完成教材图10-36(b)实验,教师引导学生做实验。观察,感受万有引力的存在。 探究点二:怎样才能飞出地球去 教师在上面的模拟万有引力实验的基础上设疑:当小球的速度加快时,你感受的拉力有什么变化?你们猜想能出现什么现象? 学生实验,教师提示实验时要注意安全,实验完成后请学生作答! 进一步设想当速度达到一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