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165348

第四单元 写作 怎样选材 第2课时 教学详案

日期:2024-06-0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6次 大小:2409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第四,单元,写作,怎样,选材,2课时
  • cover
写作 怎样选材 教学详案 第二课时 一、典例赏析 1.回顾课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明确什么是直接材料,什么是间接材料,二者有什么共同点。 二者都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都要求材料的真实与新颖。 2.阅读佳作,体会取材艺术。 晒晒我的“麻辣鲜师” 上了初中,日子变得不一样了,换了一个容量更大的书包,换了一批意气风发的同学,当然也换了一批资深的好老师。说起老师,我总是嘴角上翘,忍不住笑出声来。嘿嘿,下面就容我向你晒晒我的“麻辣鲜师”。 在众多老师中,人气最高的当属教语文的“柳”老师。“柳”老师不姓“柳”,也不姓“刘”。在我们班,她的雅号很多,我和一帮哥们儿喜欢叫她“柳”老师。因为她这个人与她的课,时常带给我们如春日里柳枝拂面的惬意。 这位“柳”老师三十余岁,身材苗条,长发及肩,白皙的脸上常挂着温和的笑容。那笑容明媚如春日的阳光,看一眼你就会被她感染。 她的课有着淡淡的诗意与哲理。鉴赏古代诗歌《题破山寺后禅院》时,她说,中华文化讲究曲折之美,来,和着悠远的晨钟,闭目遐想,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一起学习普希金名作《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时,她说,即便生活真的欺骗了你,也可以重新开始自己的人生之旅。她分享自己创作的小诗《假如生活重新开始》,并要求我们用同样的题目也写一首。没人有勇气读自己的拙作,她却说她相信每个孩子都是诗人,愿意为我们的作品喝彩。掌声中,一个又一个同学朗诵了自己创作的诗,也懂得了如何面对生活。 如若柳絮因风起,“柳”老师,其人其课,带给我们无限的美好与意蕴。 若说走进教室,最震撼我们视听的,非教历史的“睿爷”莫属。“睿爷”这称号由来已久,已没有人能说清这个称号该追溯到哪一届。天才的灵魂总自甘栖居低矮的陋室,“睿爷”个儿不高,但历史知识非“渊博”不能形容。 他讲课时嗓音有些沙哑,语速有时快得像马力全开的跑车,有时慢得像饿着肚子的黄牛;那调子有时高亢如激昂的交响乐,有时低沉如怒吼的伤狮。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语调,他上课的时候教室里格外静,我们听得格外仔细,仿佛一不小心就会漏掉什么。尽管“睿爷”讲课的嗓音与语调很特别,但他也绝不是单靠这来撑门面的———他到底是有两把刷子的。记得有一次,他让我们班的“历史学家”周洋背一遍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周“专家”这次马失前蹄,支支吾吾,最终耷拉了脑袋。“睿爷”清了清嗓子说:“我来一遍!”接着就目视前方,流畅地背诵起来。当他清晰地背完最后一个字时,全班响起了山呼海啸般的掌声。课下,同学们都佩服地说:“历史老师还真不是打酱油的!”自那以后,很少有人在历史课上背不出重点内容了。 一个班级,“潜伏”得最深、最不易被学生看透的老师,往往是班主任。我们班的这位舵手,单看名字“泰斗”就知道他有过人之处。 有天下午,我抱着一摞作业本去“泰斗”的办公室,无意间看到他新排的座次表。只一眼,我就看出了端倪———班上那一对小情侣竟坐得如此之近,竟然是同桌。天啊,这是有意凑成,还是巧合?危险,实在危险! 正当我大惑不解时,一只大手覆在了我的头上,接着“狠狠地”按了一下我的脑袋。我下意识地想辩解什么,“泰斗”先开口了:“别那么紧张,你们那点事儿,我早就知道……”他脸上的笑在我眼中瞬时高深莫测起来,这就是传说中的火眼金睛啊! “既然知道,这座次表……”我仍疑惑着。“你们这个年龄,我又不是没经历过,小样儿!情呀爱呀,都不过是内心萌生出的小心思罢了!距离产生美,一旦距离没了,美也就没了。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懂吗?” 我有些呆愣,这与我以往听到的大道理截然不同。看到我的迟疑,“泰斗”又说:“不信等着看,用不了多久,那些所谓的情侣就会分道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