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十二章 CHAPTER 12 金融体系 第十二章 金融活动依赖于金融体系的运行。金融体系是指各类金融机构所形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统一体。金融机构是专门从事各种金融活动的组织实体。构成金融体系的金融机构有很多种,一般分为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两大类。金融体系中最基本的构成单位是银行。银行是商品经济的产物,随着银行的产生和发展,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也得到了发展,从而促成了金融体系的形成、发展和完善。本章在介绍以银行为主的金融体系建立的基础上,着重阐述我国的金融体系,特别是现行金融体系的构建及特点。 1 SECTION 第一节 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银行的产生 一 银行是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在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以货币保管、货币兑换为起点,出现了货币的结算和汇兑,进而有了货币的贷放,早期的银行便产生了。 货币经营业为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得到发展的商品经济又促进了货币经营业务的扩大,货币经营业者手中聚集的货币资金也因此不断增加。为了适应不断发展的经济的需要,也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货币经营者把手中的大量货币贷放出去,同时用支付存款利息的办法,广泛吸收社会上暂时闲置的资金,以扩展贷款业务,开始了信贷业务的经营。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银行的发展 二 (一)近代银行的形成 早期银行的贷款大部分是借给政府的,而且贷款利息高、来源有限,不能满足新兴的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生产发展对信贷资金的需求。为了抵制高利贷,资本主义企业利用了商业信用,但商业信用在使用规模、方向、期限等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不能满足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对信用的需要,于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在反对高利贷的斗争中,建立了符合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需要的近代银行,为再生产提供合理利率的贷款,即低于平均利润率水平的贷款。资本主义银行是通过两条途径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是新兴的资产阶级按照资本主义经营原则组织股份制银行;二是高利贷性质的早期银行逐渐适应新的条件转化为资本主义银行。1694年,在国家的帮助下,英国资产阶级建立了英格兰银行,这是一家按股份制原则建立的商业银行,其贴现率为4.5%~6%,大大低于同期高利贷银行20%~30%的贷款利率,被认为是近代资本主义银行诞生的标志。 股份制银行资本雄厚、经营规模大、利率低,能提供大量的信用资本,极大地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推广,逐渐成为资本主义银行的主要形式。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银行的发展 二 (二)现代银行的发展 19世纪末,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银行也发展成现代资本主义银行。现代银行能以信贷调节企业的经营方向和经营规模,最后达到完全决定企业的命运,进而控制整个国家的经济命脉。现代银行是现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随着现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现代银行朝着组织集团化、业务多样化、机构全能化、资本国际化的方向不断发展。 银行间的吞并,促成了银行组织集团化。在生产集中和垄断的基础上形成银行的集中和垄断,激烈的竞争导致了银行间的相互吞并,最为典型的是通过收购大部分的股权,以银行持股公司的方式形成的银行组织集团化,这种银行集团资本雄厚,富有竞争力。 垄断和集团化加剧了银行之间的进一步竞争,银行和银行、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分业经营的界限纷纷被打破,业务相互交织。为争取更多的资金来源,各银行积极创新金融工具,争取提供更多、更新的服务,新的金融商品不断涌现。顺应商品经济新的要求,金融管制进一步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