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六章 居住空间色彩设计 01 02 03 色彩的基础知识 居住空间色彩的组成和分类 居住空间色彩设计程序和方法 第六章 居住空间色彩设计 01 色彩的 基础知识 第一节 色彩的基础知识 一、色彩的来源 色彩产生于光波,光波是一种特殊的电磁波。人眼所能看到的光波长度为380~780 nm,人眼可察觉到的光称为可见光。当光刺激人的视网膜时形成色觉,因此通常人眼观察到的物体颜色是物体的反射颜色。没有光也就没有色彩。在自然界中并无纯白与纯黑的物体,也无完全反射或完全吸收所有光色的物体,物体对光色的反射和吸收是相对的,它们除大部分反射或吸收某种光色外,还往往少量反射或吸收其他光色。 第一节 色彩的基础知识 二、原色、间色、复色和补色 1.原色 原色是指在色相环中已经不能再次分解,也不能用其他颜料调配出来的颜色(见图6-1)。红、黄、蓝三种颜色称为三原色或一次色。三原色是色彩中最纯正、鲜明、强烈的基本色。物体的颜色是多种多样的,而红、黄、蓝三种颜色能调配出来的色彩不计其数。 第一节 色彩的基础知识 2.间色 由两种原色混合调配而成的颜色称为间色或二次色(见图6-2)。间色共三种,即橙=红+黄,绿=黄+蓝,紫=红+蓝。 3.复色 复色又称三次色,是指由色相环中的两个间色或一个原色和相对应的间色混合而得到的颜色(见图6-3)。复色中包含三种原色的色彩成分,所以复色的色彩纯度相对较低。橙红、紫红、橙黄、黄绿、蓝绿、蓝紫都是复色。 第一节 色彩的基础知识 4.补色 原色与其相对的间色互称为补色(见图6-4),如红—绿、黄—紫、蓝—橙。补色对比是最强烈鲜明的对比,每一种颜色都有其相对应的补色。如果将两种补色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就会得到灰色或者黑色。 第一节 色彩的基础知识 三、色彩的三要素 1.色相 色相是指不同波长的光带给人的不同的色彩感受,是区别色彩种类的名称。红、橙、黄、绿、青、紫等分别代表一类具体的色相,它们之间的差别就属于色相差别。 上述六个标准色与橙红、橙黄、黄绿、青绿、青紫和紫红组成十二色相。这十二色相与它们调和变化出来的大量色相称为有彩色(见图6-5);黑色、白色为色彩中的极色,黑色、白色与介于黑白之间的灰色统称为无彩色;金色、银色光泽耀眼,称为光泽色。 第一节 色彩的基础知识 第一节 色彩的基础知识 2.明度 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明度是所有色彩都具有的属性,最适宜表现物体的立体感与空间感,明度关系可以说是色彩搭配的基础。在自然光的照射下,光谱中的黄色最亮,明度最高,紫色最深,明度最低(见图6-6)。所以,在色彩学习应用中要合理观察,综合多种因素,掌握不同色彩不同明度的搭配。 第一节 色彩的基础知识 色彩间的明度差别大小决定了明度对比的强弱。以黑、白、灰系列的9个明度阶梯为基本标准,可进行明暗对比强弱的划分。可将明度分为11级,0级为纯黑,明度最低,10级为纯白,明度最高(见图6-7)。 第一节 色彩的基础知识 3.纯度 纯度是指色彩纯净、鲜艳、饱和的程度。色彩的纯度以颜色中所含有色成分的比例来表示。在色彩纯度表(见图6-8)中,纯度最高的是三原色(即红、黄、蓝)。在标准色中加白,纯度降低而明度提高;在标准色中加黑,纯度降低,明度也降低。 第一节 色彩的基础知识 在使用过程中,间色与复色也能够形成较高的纯度,但受到色系关系的影响,其纯度与明度会递减,如红色会产生深红、朱红、玫红、淡红等不同明暗层次的变化。在空间使用合理配色的基础上,如果纯度运用得恰当,则能够增加居住空间的时尚感(见图6-9);反之,如果运用得不恰当,则会使居住空间显得俗气、突兀。 第一节 色彩的基础知识 四、色彩的物理作用与心理、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