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18837

【2016复习参考】历史材料与解析:人教版历史必修2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5-8课共4份)

日期:2024-06-07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素材 查看:14次 大小:10139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历史,第二,4份,5-8课共,发展,形成
    第5课 开辟新航路 新航路开辟的背景 ? 1.欧洲中世纪晚期的“淘金热” ? 欧洲对亚洲的渗透可上溯到13世纪中期,教皇英诺森四世和法国的路易九世派遣一些芳济各会派教士到中亚大可汗宫廷中布道。1294年,马可·波罗在中国居住了17年之后回到欧洲。由两名托钵僧,普兰·卡皮尼和卢布鲁克撰著的《联系》一书,特别是马可·波罗游历的故事,激起了欧洲的好奇心和商业欲望。蒙古人将亚洲和东欧联为一体曾便利了此种商业交往。但是,如我们曾经谈到过的,帖木儿掠夺性的征服和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越来越阻隔了此种交往。土耳其人并非有意损害贸易,而是他们没有能力促进贸易。 ? ———詹姆斯·W·汤普逊①著:《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 ? 【解读】这条资料摘自商务印书馆1992年出版的汉译世界名著《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该书系统地研究了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貌,对于我们了解新航路开辟前夕的欧洲社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从这条资料中可以看出,影响欧洲国家开辟新航路的几个重要因素:1.欧洲与东方之间的联系由来已久,但在中世纪晚期则受到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阻碍;2.欧洲旅行家们在东方游历的故事,特别是马可·波罗的游记,激起了欧洲冒险家们对东方财富的贪欲,也推进了他们恢复东方贸易的愿望;3.到异教徒居住的东方传教,也是推动一些西欧寻求通往东方新航路的主要因素。 ? 在15世纪末期的欧洲,由于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货币的需要量大大增加。货币不仅是商品交换的媒介,而且也是财富和权力的象征。贵金属金银是理想的货币。中古的西欧,最初实行银本位制,15世纪以后,逐渐过渡到金本位制,金银同是国际贸易的支付手段。于是,西欧的国王贵族和商人发疯似的到处追求黄金和白银,形成一股贵金属热。然而,欧洲产金不多,而且又在同东方贸易中运进价格昂贵的丝绸和香料,使贵金属大量外流。有些国家为缓解贵金属短缺,一再下令禁止金银出口,仍然不能解决问题。此时马可·波罗的游记对东方富庶的描述,尤其是书中描写北京的宫墙、房壁和天花板涂满金银等内容,使西欧人垂涎三尺,决心远渡重洋、到富庶的东方去。 ? 【注释】①汤普逊(1869—1942)是美国著名的中世纪史专家之一,主要著作有《法国宗教战争》(1909),《德意志封建制度》(1928),《中世纪经济社会史》(1929),《中世纪晚期经济社会史》(1931),《西洋中古史》(1933),《中世纪史》(二册,1932),《欧洲中世纪史异论》(1937),《史学史》(二册,1942)等。 ? 2.《马可·波罗行纪》 ? (《马可·波罗行纪》)的真实性是不容抹杀的。他对世界历史和地理的影响和贡献也是应该被承认的。他是第一个横穿亚洲大陆并作出详细记录的人,对中国的内地和边疆,对亚洲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政治社会情况、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土特产品、轶闻趣事,一一笔之于书,虽朴实无华,但生动有趣。 ? 《行纪》对十五世纪以来的欧洲航海事业的发展也起了推动作用。著名的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1451—1506年)曾熟读此书,并在其所读拉丁文《行纪》中加了45处的标记。他对中国和印度的文明富庶极为艳羡…… ? ———杨志玖《马可·波罗在中国》 ? 【解读】这条资料摘自南开大学-出卷网-1999年出版的《马可波罗在中国》一书,作者杨志玖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世界学术界公认的马可·波罗研究的权威。《马可波罗在中国》一书主要针对国内外学术界对《马可·波罗行纪》真实性的怀疑,通过对《行纪》中对中国的记事与中国典籍的相互印证,充分证明了《行纪》的真实性。同时,书中也收录了怀疑论者的有关论证。因此,本书对于我们了解学术界关于马可·波罗问题的研究状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1.马可·波罗对东方的描述,特别是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