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197251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23 孟子三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1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3次 大小:1811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2023-2024,学年,统编,语文,八年级,上册
  • cover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 * 理解课文所阐述的道理,能顺畅、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 通过对文中事例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内涵,树立在困境中成长、在挫折中发展的意识。 * 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正确对待困难与挫折,培养积极、乐观、健康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 1. 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 2. 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内涵,培养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勇气。 三、教学难点 1. 对文中列举的多个历史人物的经历进行深入分析,引导学生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2. 如何引导学生将这一道理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真正做到在困境中成长、在挫折中发展。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授,使学生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思想内涵。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对课文中的观点和事例进行深入分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中,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理解。 4. 练习法:布置相关练习,如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练习,以及课文背诵等,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故事导入:讲述一个在困境中努力奋斗,最终获得成功的人物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 2. 问题导入:提问学生关于忧患与安乐的思考,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再引出课文主题。 二、背景介绍 1. 简要介绍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以及儒家思想的影响。 2. 介绍孟子的生平和思想背景,突出他在儒家思想中的重要地位。 三、朗读课文与初步理解 1. 朗读指导:教师带读,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语调。 2. 学生自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理解文意。 3. 翻译讲解:教师逐句讲解课文,重点解释关键词语和特殊句式。 四、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 问题讨论:针对课文内容提出有深度的问题,如“为什么说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你如何理解‘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这句话?”等。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积极发言。 2. 事例分析:对文中列举的历史人物的事例进行深入分析,让学生理解这些人物是如何在困境中成长、发展的。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困难和挑战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3. 情境创设: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一些有关困境与挫折的情境图片或短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同时,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理解和体验。 4. 主题辩论:组织一场小型的主题辩论,正方观点为“逆境有利于成长”,反方观点为“顺境有利于成长”。通过正反双方的辩论,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课文主题的理解和思考。 5. 情感升华:在课堂结尾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实践“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鼓励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保持积极的心态,勇于挑战自我,不断追求进步和发展。 五、巩固与拓展 1. 背诵指导:指导学生如何高效地背诵课文,如分段记忆、联想记忆等。 2. 练习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如解释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等,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3. 主题写作: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理解和体验。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4. 延伸阅读:推荐一些关于忧患与成长的书籍和文章,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丰富自己的思想和见识。 通过以上的教学环节设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课文的教学将更加生动有趣,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相关的文言知识和文化背景。同时,通过引导学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