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 《认识厘米》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信息窗 。 【教学目标】 1.结合阿福做新衣的故事情境,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充分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刻度尺和长度单位“厘米”,借助实物初步建立 1厘米的长度观念。 3.初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学会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4.学会用刻度尺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在具体的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养成认真做事的习惯,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 1厘米的实际长度,正确建立 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以及学会计算两刻度间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建立 1厘米的表象,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长方形卡纸。 【学具准备】直尺、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请大家边听边看边想。 师:很久以前,有个叫阿福的人,想做一件新衣服,于是,他来到了一家裁缝店,在裁缝店里阿福遇到了什么事情呢?(播放阿福去裁缝店做新衣的视频)。 师问:师傅量的身长是三拃,徒弟做的也是三拃,都是三拃,为什么阿福的新衣服做小了? 生 1:师傅的个子比徒弟高,师傅的手应该比徒弟长。师:你不仅善于观察,而且会用生活的常识来思考问题了。 生 2:师傅的手比徒弟的手长,师傅的拃应该比徒弟的的拃长,尽管都是三拃,但是徒弟的三拃短,因此,徒弟给阿福做的衣服就小了。 师:你真是一个会思考的孩子,大家把掌声送给他。 师:下面咱们来验证一下他的说法,同学们来当徒弟,我来当师傅,都伸出一拃咱们比一比,你有发现了什么? 生:师傅的拃比徒弟的拃长。 师:因此,徒弟按照师傅测量的拃数来做衣服,自然就变小了,怎样才能让阿福穿上合适的新衣呢? 生 1:可以等师傅回来做。 师:师傅量师傅做,这个方法可以。 生 2:可以让徒弟用自己的拃量出阿福的身长、袖长、肩长后,徒弟再做。师:徒弟量徒弟做,这样衣服就合适了。 生 3:也可以尺子量出阿福的身长、袖长和肩长,再用尺子边量边做。 师:好办法,用尺子来做测量的工具。这样不管师傅和徒弟谁量谁做都可以了,你都见过什么样的尺子呢? 生 1:皮尺。 生 2:钢尺。 生 3:直尺............ 师:你们的见识可真广!老师这也有一些尺子,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件出示尺子)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将教材信息中的故事情境以视频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在“阿福的新衣为什么小了”的问题引领下,帮助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在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中,充分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一)认识尺子 师:现在拿起你的直尺,仔细观察上面都有什么?把你的发现和同桌说一说(师巡视)。 师:从大家的表情上老师知道你们都有了新的发现,下面请大家把手中的直尺放下坐端正,观察黑板上这把放大的直尺,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和大家分享一下。 生:尺子上有数字。 师:咱们一起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读一下,齐读。 生齐读: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师:这些数字在尺子上叫刻度,这是刻度 0,刻度 1,......,刻度 0在尺子上表示什么呢? 生:在尺子上 0表示的是起点,开始的意思。 师:真棒!说的非常正确。那么,尺子上除了有数字还有什么呢? 生:长短不一的竖线。 师:你们观察的可真仔细!这些长短不一的竖线都叫刻度线,尺子上的数字和哪些刻度线挨得最近呢? 生:数字和最长的刻度线挨得最近。师:真不错,你一眼就看出来了。通常,把两条相邻的长刻度线之间的长度,称为 1大格,除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