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198184

第二章 第二节 中国篆刻艺术教案0730

日期:2025-04-28 科目:美术 类型:教案 查看:27次 大小:77947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第二章,第二,中国,篆刻,艺术,教案
  • cover
教案 课程名称:《艺术(美术鉴赏与实践)》 讲授课题:中国篆刻艺术 课题名称 中国篆刻艺术 专业名称 课程名称 艺术(美术鉴赏与实践) 授课班级 课时 授课教师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选自高等教育-出卷网-出版《艺术(美术鉴赏与实践)》第二章篆刻中第二节中国篆刻艺术。本章节的教学内容涵盖了中国篆刻艺术的审美特征、历史脉络和经典作品的鉴赏。通过鉴赏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篆刻的艺术特征,理解中国篆刻艺术的表现要素、审美追求和文化内涵,学会从点画、结体、刀笔、布白和意境等审美维度鉴赏篆刻作品,设1~2课时。 中国篆刻艺术是以石材为载体,以汉字为主要表现对象,并由中国古代印章镌刻技艺发展而来的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古代印章是行使和授受国家机构权利、证明个人身份的凭信物,多由工匠采用金属铸造和凿制而成,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篆刻的功能从行文记事逐渐转向个人审美理想的表达,从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技法和形式,诞生了璨若群星的篆刻家和篆刻作品。为让学生能够了解中国篆刻史上的重要的代表作品,掌握篆刻艺术独特的表现形式、艺术风格、审美特征,提升对篆刻作品的艺术感知和审美判断的核心素养,本次课将中国篆刻艺术的审美特征进行有序梳理,选择不同材料、不同历史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篆刻家和作品作为案例,让同学可以在直观地感受作品典型风格和审美表现的同时加深对经典作品的印象,并通过实践体验加强同学对篆刻艺术审美特征的感知理解,让同学了解篆刻艺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方法,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认同和高雅的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 艺术感知、审美判断: 1.了解篆刻艺术的含义和发展脉络; 2.了解篆刻艺术的审美特征,能通过对篆刻形式语言解析进行篆刻技法的辨识; 3通过理解篆刻艺术的审美特征,初步掌握篆刻作品鉴赏的方法,能够感知篆刻章法之美、书法之美、刀法之美、结构之美、工艺之美、印石之美、风格之美和境界之美; 4. 创意表达: 1.借助书法字典进行篆刻创意设计。 2.通过创意表达任务了解巩固、验证对不同篆刻艺术特征的理解,了解篆刻在生活中运用的简便方法。 文化理解: 理解在篆刻艺术的表现和鉴赏中蕴含的文化价值,对篆刻艺术产生兴趣,对传统民族文化产生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篆刻艺术的鉴赏方法和维度。 教学难点 对篆刻作品章法之美、书法之美、刀法之美、结构之美、工艺之美、印石之美、风格之美和境界之美的感知和判断。 教学策略与手段 1.将中国篆刻的历史脉络和审美特征的基本知识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制作成课件,在课前发布给同学,让同学通过自主学习对篆刻的历史脉络和代表作品有基本了解,对篆刻艺术的审美特征形成感性认知,初步理解篆刻艺术的形式美的规律。扩充了学生作品鉴赏的数量和范围,为课上深入学习篆刻艺术的鉴赏做好准备。 2.充分运用对比法,在探究章法之美、书法之美、刀法之美、结构之美、工艺之美、印石之美、风格之美和境界之美的过程中选择风格差异较大的作品,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这些作品各自的特点,从而掌握鉴赏篆刻作品的方法。 3.设计艺术实践任务,加深同学对篆刻艺术的审美特征理解,培养运用篆刻元素进行创意表达的思维和能力。 教学方法 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实践探究法。 课程标准 《中等职业学校艺术课程标准(2020年版)》 选用教材 《艺术(美术鉴赏与实践)》高等教育-出卷网-出版 教学流程 教学 环境 (1)教室布置示意: (2)设备:希沃交互智能平板1台、石料、刻刀、印床、宣纸、书画专用印泥等材料和工具。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自主探究 篆刻鉴赏基础知识学习。 1.教师在艺术课程学习平台上传中国篆刻艺术课前学习课件,内容为中国篆刻艺术发展脉络和篆刻艺术的审美特征辨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