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201147

赣美版六年级美术下册第15课 木版画课件(共18张PPT内嵌视频)

日期:2025-11-10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100次 大小:11592042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美版,六年级,美术,下册,15课,木版画
  • cover
(课件网) 木版画 歌声中,你们听到了什么? 学习目标 了解木刻版画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感受木刻版画的艺术特色 使同学们掌握木刻版画的技法创作,并激发同学们用工具﹑材料 表达自己思想感情。 完成一张黑白木刻作品,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加深学生爱 国情感。 01 木刻版画的历史 木刻版画是一种通过刀具在木板上来回刻划,然后印刷成图的版画艺术形式。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早在唐朝时期,木刻版画就开始出现,主要用于宗教宣传和印刷出版。据考古发现的资料显示,中国是最早发明木刻版画的国家,其历史至少有上千年之久。 唐代:木刻版画最早出现在唐朝,特别是在佛教文化的传播中得到了应用。例如,存世的《金刚经》木刻卷首画,展示了当时木刻技术的水平和艺术成就。 宋朝至元朝:宋元时期,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之后,木刻版画开始转向独立的艺术形式,并且出现了彩色木刻画,这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明清时期:木刻版画在这一时期继续发展,形成了多种流派,如建安派?、金陵派?、武陵派等,它们的作品风格各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和审美观念。 02 木刻版画的特点 用刀子在木版上雕刻后印刷出来的图画,有刀味、手工味和木味。 03 木刻版画的分类 木版画俗称木刻,主要有(门画),(斗方)、(画条)三种。木版画的分类是通过木刻雕版用水色刷印的图画,以别干纯用文字的印本。而图画并不完全是带情节性的绘画。在艺术的分类学上,不论古代的还是民间的,不像今天的绘画、图案、装饰等那样异线分明。换句话说,在实际的作品中、往往是相互交揉在一起的。 木刻版画特点 鲁迅:“当革命时,版画之用最广,虽极匆忙,顷刻能办。” 赵延年代表作《鲁迅像》于1961年创作 鲁迅先生身着白衫、黑色围巾,右侧如利剑般的刻痕,又似疾风吹过。 黑色背景对比下,鲁迅先生严肃的神情愈发凸显出来,他眼中闪着冷峻的光,诠释出先生气质中”横眉冷对“的一面 在那个特殊时代,鲁迅十分注重保护,爱护木刻青年们,他怜才爱才,即便是毫不相识的青年,也受到了鲁迅先生热情的鼓励。 众多青年受惠于鲁迅爱国精神的指引和激励,开辟了新兴木刻艺术的广阔道路。 赵延年版画作品 小游戏 用一个硬币复制在纸上, 看谁一分钟复制的多 木刻版画的特点 抗战时期代表作欣赏 《要求抗战者 杀》 1931年创作。这幅木刻作于1931年九—八事变之后。当时全国的抗战热情空前高涨,但当局的不抵抗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将枪口对准要求抗战的群众。作品刻画出了国民党军队在光天化日之下对示威群众的残酷屠杀以及手无寸铁的群众激忿震怒的情绪。 《当敌人搜山的时候》 《当敌人搜山的时候》是彦涵于1944年创作的黑白木刻版画,收藏于中国美术馆。作品用人梯的结构形式形象地展现了抗日革命根据地血肉般的军民关系和同仇敌忾的战斗气氛。该作黑白的处理和构图使人感到有一团被压抑的火要从黑暗的地平线下冒出,这恰好成为中国人民当时的处境和他们必然要挺起胸膛走在大地上的象征。彦涵木刻的艺术特点是形象上的生动性和内容上的战斗性,从而形成他作品中那种粗犷有力的风格。 抗战时期代表作欣赏 田野上,在开满粉红色花朵的桃树下,一个养蜂人在蜂箱旁俯身劳作……他为这幅画取名《给人们甜蜜》。在画的下方,他曾写过一句话:“愿学蜜蜂的辛勤,从人民生活的泉水中酿造精神的甜蜜。”每每想起,带给我的总是一段关于人性之善的回忆。 《给人们甜蜜》 改革开放后期代表作欣赏 《草地诗篇》 此作亦称《女民兵》,是徐匡的经典作品之一。作品中一位英斯飒爽的女民兵正伏在马背上写诗,英俊白马的白马温驯的底下头。远处伫立一高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