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201700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课件(共30张ppt)

日期:2024-05-1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8次 大小:87063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30张,ppt
  • cover
(课件网) 八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1.了解“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及其对于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2.理解本文摆事实和讲道理相结合的论证方法。 3.结合学习实际,积极争取做一个注重实践、勤于探索、有开拓精神的人。 ◎重点: 1.正确理解“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 2.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 曾看过这样一则消息,说一名高中生以较高的分数考入了某大学物理专业。入学后,其高超的计算能力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交口称赞。可是,一连三周下来,这位同学竟未能完整地做好一个实验,这又使老师和同学们大为不解。造成这个大学生高分低能的原因是什么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丁肇中先生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或许,我们能从中找到答案。 ·导学参考· 这一演讲词的议论文性质特别明显,学生可能兴趣不大。建议上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议论文的知识,预习一下课文,做到能基本了解课文内容,能在短时间内,完成预习导学。 1.走近作者。   丁肇中(1936— ),美籍华裔   学家。1974年发现新的基本粒子———J粒子,因此贡献,于1976年被授予   。目前,丁肇中教授仍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任职。他曾多次回国探亲,对祖国的科学事业极为关心。本文是丁肇中教授于1991年10月1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情系中华”大会上接受特别荣誉奖时发表的演讲。 物理 诺贝尔物理学奖 背景介绍:1991年10月18日,《瞭望》周刊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情系中华”征文颁奖大会。作为获奖者之一,丁先生以“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为题,向与会的中国学生发表了这篇演讲,根据自身的治学经验提出殷切期望,希望大家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探索去寻求真理,提出了新时代历史条件下的格物致知之道,对于从事现代科学研究的人员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瞭( )望    缅( )怀 彷徨( )   丁肇( )中 诺( )贝尔 liào páng huáng miǎn nuò zhào 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缅怀: (2)思维: (3)彷徨: (4)恐慌:  怀念;追想(已往的人或事,含崇敬意)。  因担忧、害怕而慌张不安。  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  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5)激变: (6)格物致知: (7)袖手旁观: (8)不知所措: (9)一帆风顺:  急剧变化。  形容非常顺利,毫无波折或挫折。  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  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  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 4.通读全文,完成填空。 丁肇中先生就中国学生的现状指出   ,希望中国学生培养   。文章用   的方法论证了中心论点。 实验的精神 摆事实、讲道理 格物致知的重要性和真正意义 ·导学参考· 本文是一篇议论文,学生可能兴趣不大,因此教师课前要要求学生基本了解课文内容。教师引导学生速读小资料,了解作者,提炼出关键信息。为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兴趣,教师可模仿《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形式,举行写字比赛的小活动,时间不要太长。 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思路及观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学习小助手· 提取文章的中心论点一般可以从几个地方入手:题目、开头、中间、结尾。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思路及观点,了解“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 (2)给课文划分层次并概括段意,然后简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学习小助手· 划分议论文的层次结构一般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主要内容可根据各部分所写的内容进行概括。 ·导学参考· 学生阅读课文,独立完成后与同桌比较,看谁概括得更准确。交流讨论后,老师再归纳。 ①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第1段):介绍演讲的基本内容,向大家谈谈学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