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201794

8 时间的脚印 课件(共45张ppt)

日期:2024-06-2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5次 大小:100238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间的,脚印,课件,45张,ppt
  • cover
(课件网) 八年级·语文·统编版·下册 8.时间的脚印 1.明确文章的说明对象,理清文章思路。 2.掌握说明顺序中的逻辑顺序和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进行说明的技巧。 3.体会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 4.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功能,培养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重点: 1.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说明的层次,体会本文单句成段的作用。 2.把握说明顺序及说明方法的恰当运用,品味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 科学家通过一撮沙子,就能得知地球的年龄,这听起来十分不可思议。其实,我们看到的一些生物化石、岩石等,它们在保存古代生物的同时,还记下了时间的痕迹。那么,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呢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陶世龙的《时间的脚印》,从中找到答案。 ·导学参考· 上课前,教师布置学生搜集一些和化石相关的资料。教师准备几张图片,如恐龙化石、三叶虫化石、自然界中的沉积岩等。投影时,将它们的功能用文字解说出来,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 1.走近作者。 陶世龙,1929年4月出生于四川省安岳县。1949年开始写作普及地质矿物知识的文章,之后陆续发表科普小品及其他科普作品数百篇,部分结集《   》《地球的画像》和《   》已出版。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评为有突出成就的   。 科普作家 时间的脚印 揭开大地的秘密 背景介绍:这是一篇科普作品,是作者在向大家普及科学知识。其主要任务是介绍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目的是说明认识岩石这一奇异功能具有的重要意义,可以激发青少年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和对自然奥秘书籍的阅读兴趣。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掸( )去尘土  烘( )烤  腐蚀( ) 沙砾( ) 山麓( ) 海枯( )石烂 沟壑( )   龟( )裂   帷( )幕 楔( )形文字 xiē wéi jūn hè kū lù lì shí hōng dǎn 拓展:“龟”还有另外两个读音,一个是   ,组词为 “  ———;另一个读   ,组词为“  ———。 龟兹 qiū 乌龟 guī 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踪迹:  (2)腐蚀:  (3)沉淀:  (4)龟裂:  裂开许多的缝隙。 从溶液中析出的难溶解的固体物质。 通过化学作用使物体逐渐消损破坏。 行动留下的痕迹。 (5)铜壶滴漏:  (6)海枯石烂:  用铜壶盛水,滴漏来计时刻。 大海干涸,岩石成土。喻指经历极长久的时间。 4.通读全文,完成填空。 《时间的脚印》是一篇   说明文。文章根据大量的事实和科学原理,对为什么岩石能记录时间、   、岩石记录时间的意义等问题,做了深入浅出的说明,把科学道理说得有声有色。 岩石怎样记录时间 事理 初步自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1.默读课文,说说本文在形式上的特点及作用。 ·学习小助手· 在说明文中,单句成段很有可能意味着这个句子起着总结性作用,把握这些句子,能让我们更加迅速、清晰地把握文章内容。 ·导学参考· 让学生迅速扫读课文,给正文部分的自然段标上序号,尤其注意单句成段的段落,为分析其作用做准备。 有不少单句成段的段落,它们都在文中起着不同的作用。请你找出并简要分析。 第1段:“时间一年一年地过去。”引出后文,后三段文字都在记叙如何记录时间的痕迹。 第5段:“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 ”这是一个总起句,与下段一问一答说明了岩石在被破坏与重生的过程中记录时间。 第7段:“真的有‘海枯石烂’的时候。”这是一句提示语,后文围绕岩石如何被破坏展开。 第11段与第13段:“水和空气还能够进入岩石内部的孔隙中造成破坏。”“地面上和地下的生物,也没有放弃对岩石的破坏。”这两段明显是对第7段的进一步阐述。 第18段:“经过长期的重压和胶结,那些碎石和泥沙重新形成了岩石。”回应第5段内容,同时引起后文对岩石形成的具体过程的叙述。 第22段:“岩石保存了远比上面所说的多得多的历史痕迹。”引出下文的具体举例。 独句成段的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