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20299

【教学参考】历史材料与解析:人教版历史选修4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共3课)

日期:2024-05-1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32次 大小:11050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历史,第一,3课,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单元,选修
    第1课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秦统一六国 1.商鞅变法 〔材料一〕卫鞅①亡②魏入秦,孝公以为相, 封之于商,号曰商君。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③劓④其傅⑤。期年⑥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然刻深寡恩,特以强服之耳。 ———《战国策·秦策一》 【解读】《战国策》是一部记载战国史事和游士 论辩、权谋的资料汇编,以国别区分,共三十三篇,计东周、西周各一篇,秦五篇,齐六篇,楚、赵、魏各四篇,韩、燕各三篇,宋、卫合为一篇,中山一篇。原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常书》、《修书》诸名,后经西汉刘向编次整理,因其内容多为战国游士策谋,故命为今名。 《秦策》共分五篇,《秦策一》居全书第三卷。 商鞅变法是秦国走向强盛的转折点,此段材料说明:①商鞅在秦国推行法治,公平无私。②商鞅变法成效显著,使国内治安清明,国外诸侯畏惧。③其缺陷是国内严刑峻法,苛刻少德治,国外以势压人,未能以德服之。 【注释】①卫鞅:公孙氏,名 鞅。战国时卫国人,故亦称卫鞅。后来由于封地为商,又称商鞅、商君。②亡:逃亡。③黥(qíng):也叫“墨刑”,用刀刺刻犯人面额,再涂上墨。④劓(yì):古代割掉鼻子的刑罚。⑤傅:指太子的师傅。⑥期(jī)年:一周年。 〔材料二〕善为国者,仓廪虽满,不偷①于农,国大、民众,不淫②于言,则民朴壹③。民朴壹,则官爵不可巧而取也。不可巧取,则奸不生。 ———[战国]商鞅《商君书·农战》 〔材料三〕故为国之数④,务在垦草⑤;用兵之道,务在壹赏。私利塞于外⑥,则民务属于农;属于农,则朴;朴则畏令。 ———[战国]商鞅《商君书·算地》 〔材料四〕入使民属于农,出使民壹于战。故圣人之治也,多禁以止能,任力以穷诈。两者偏⑦用,则境内之民壹;壹则农,农则朴,朴则安居而恶出。 ———[战国]商鞅《商君书·算地》 【解读】《商君书》,又名《商君》、《商 子》,战国时商鞅及其后学撰,是先秦法家的重要著作。今本目录二十六篇,实存二十四篇,主要阐发法家重农战、明刑赏的政治主张。 “农战”政策是秦国逐渐强大的关键,“农战”亦称耕战,即农耕与作战,而农耕又是作战的后盾,为作战提供充足的物质条件。 以上材料说明商鞅治秦重视农业生产, 他认为重农可以使民风淳朴,奸诈不生,因此“安居而恶出”,人民畏惧法令,便于管理。入耕出战,为后来秦国的兼并战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注释】①偷:怠惰,轻视。②淫:过 度,无节制,放任。③壹:专一,一致,统一。④数(shù):即道,方法。⑤草:杂草丛生处,草野,荒地。⑥私利塞于外:堵住民众在农战之外获得私利的途径。⑦偏(biàn):通“徧”,古“遍”字,周遍,全面。 〔材料五〕秦用卫鞅计,制爵二十等,以战获首级者,计而受爵。是以秦人每战胜,老弱妇人皆死,计功赏至万数,天下谓之“上①首功②之国”。 ———《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裴骃《史记集解》引谯周《古史考》 【解读】《古史考》,三国蜀谯周撰。此书根据古时典籍,纠正《史记》的错误。由于《古史考》原书早已亡佚,此条辑自南朝宋裴骃的《史记集解》。 这条材料说明商鞅的“二十等爵”制度调动了秦国民众参加战争的积极性,使秦国成为“上首功之国”,增强了秦军的战斗力。 【注释】①上:通“尚”,崇尚。②首功:斩敌首级的军功。秦制以斩敌首多少论功晋级,后来就将斩下的人头称作首级。 2.吸纳人才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缪公求士,西取由 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①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