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207049

3.2《蜀相》课件(共25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日期:2024-06-1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1次 大小:465822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PPT
  • cover
(课件网) 这副对联写的是谁? ?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收二川:指刘备打败刘璋 夺得西川,击退曹操 夺得东川。 排八阵:指诸葛亮在刘备伐吴败退后,在鱼腹浦布下石阵 击退东吴的陆逊追兵。 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指诸葛亮北伐曹魏,在五丈原病重,在帐中布阵, 点燃七七四十九盏油灯借寿(小说中的艺术化加工)。 东和北拒:指诸葛亮一生的战略,东面跟孙吴讲和,北面与曹魏对抗 。 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指诸葛亮运筹帷幄,精通术数,有神机妙算之能 。 《蜀相》 杜甫 1.通过诸葛亮的英雄事迹,体悟杜甫对诸葛亮的敬仰。 2.通过分析景物学习本诗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借古抒怀的写作特点。 3.感受诗人借怀古抒发的忧国忧民、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学习目标 律 诗 中国近体诗的一种。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诗 或为五言,或七言,简称五律、七律。 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依次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必须对仗。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 律诗一般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 (词一般上片写景,下片抒情。) 杜 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人,是名诗人杜审言的孙子。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曾任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安史之乱中,他流亡颠沛,滞留夔州二年。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杜甫草堂 杜子美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其诗被誉为“诗史”。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有《杜工部集》传世。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春天,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如杜甫这样忧国忧民的文人。 知人论世   目睹国势艰危,生民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诗人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  这段时间,他创作了一系列赞扬诸葛亮的诗篇,《蜀相》为其中最著名的一首。 知人论世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读准字音、节奏 读出感情、韵味 bǎi hǎo 感情基调? 伤感、叹惋 ———要读得稍慢,读得深沉,读出点感伤。 诵读感知,觅得诗心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朗读课文 视频时长:1:39 诗歌大意: 首联:何处去寻找 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 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颔联:碧草掩映台阶 空自显露一片春色,隔着树叶的黄鹂 徒然发出好听的声音。 颈联:先主刘备曾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商议定夺天下大计,诸葛亮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竭尽忠心。 尾联:可惜出师伐魏 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 就病死军中,这常常使得 后世的英雄们泪满衣襟!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寻———有目的的专程来访,对诸葛亮的强烈景仰和缅怀、显出访庙吊古 心思的急切。 柏森森———自问自答,设问。记祠堂之所在、外景,渲染安谧、肃穆的气氛。 首联 整体感知: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自”、“空”,碧草映阶,黄鹂隔叶,本是一种赏心悦目的景象,然而用这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