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欢迎来到今天 的音乐课堂 历史上,淮河流域经常闹水灾,百姓四处逃荒,风餐露宿,生活苦不堪言。有的凤阳人身背花鼓,手持小锣,口唱小曲来换取口中之食,身上之衣,边走边唱,游走四方。 安徽民歌 聆听歌曲感受音乐情绪是怎样的? 感受这首歌曲的速度是怎样的? 歌曲印象最深刻或最有趣的一句 聆听歌曲 中速、稍快地 欢快、愉悦地 “得儿”“另当” 衬词在歌曲中起到什么作用 衬词(“得儿” “另当”是锣鼓敲打的声音)为模仿花鼓、小锣的象声词,“飘一飘”模仿的是跳舞时的形象。衬词的加入,虽然没有实际的文词含义,但是却极好的渲染了欢快的气氛。演唱时要唱得轻巧跳跃,表现出小鼓声的清脆,有弹性 。 渲染了欢快的气氛 衬词部分 切分节奏 X X X 模唱曲谱 填词演唱 有感情的演唱 力度记号 强 弱 渐强 力度记号 曲谱中出现了哪些音符? 1 2 3 5 6 宫 商 角 徵 羽 民族五声调式 仔细观察,前两行乐谱有什么规律? 采用了民歌中哪种创作手法 鱼咬尾 “鱼咬尾”是指前一句旋律的结束音和下一句旋律的第一个音相同的结构。它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一种结构形式,也是音乐的一种创作手法。 课堂活动 这首歌你觉得还可以用怎样的形式会更有特色? 课堂小结 民歌是民族的灵魂,是民族文化的基因,传承着我们一脉相承德文化内涵 民族音乐不仅需要我们继承,更需要我们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