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七章 南方地区 第二节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教学内容】 江海交汇之地;我国最大的城市群;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 【课程目标】 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某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说明自然条件对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认识因地制宜的重要性。 2.结合实例,描述不同区域的差异,说明区域联系和协同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 3.说明自然环境和地方文化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地图说出长三角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并分析长三角地区的区位优势。 2.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气候、地形等自然特征。 3.在地形图上指出该地区的河流、湖泊,举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初步养成学生图文信息的处理能力。 4.说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及辐射作用,理解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的影响。 5.了解江南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了解水乡文化,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运用地图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区位优势;举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2.难点:以长江三角洲地区和成都平原为例,说明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理解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的影响。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小组合作法;讲授法。 【课时设计】 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引导提问:同学们,大家知道长江三角洲吗?你知道长江三角洲都有哪些城市? 开门见山,直接提问,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 学生回答后,教师展示图片讲解两个长江三角洲的典型城市:上海市,别称沪、申,是中国超大城市,中国共产党诞生地、世界一线城市。上海市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基本框架。 绍兴市已有2500多年建城史,是中国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文化和生态旅游城市,绍兴境内河道密布,湖泊众多,向以“水乡泽国”享誉海内外,也是著名的水乡、桥乡、酒乡、书法之乡、名士之乡。 引导过渡:通过图片分析大家不难看出来,长江三角洲的城市,不管是现代化大都市,还是古朴的古镇都离不缺“水”,这节课就让我们学习一下不缺“水”的长江三角洲地区。 新课讲授 位置和范围 展示我国南方地区的地图,要求学生在南方地区的地图上找到长江三角洲地区,观察并描述长江三角洲地区在我国的主要位置。 学生回答:位于长江下游地区,濒临黄海与东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 展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范围图,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长江三角洲包括的主要省份。 学生观察地图,并回答: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 自然特征 引导过渡:长江三角洲地区有“鱼米之乡”的称号,从名字不难看出水稻和淡水鱼产业发展比较好,接下来我们国内就来分析一下长江三角洲地区自然条件有什么特点。 1.地形地势 展示长江三角洲的地形地势图,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地图,通过分层设色的颜色,判断长江三角洲的海拔和地形特征。 学生通过读图不难看出:长江三角洲的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 教师图片展示讲解:太湖平原 太湖平原位于太湖流域,是长江三角洲的主体。太湖平原位于江苏省长江以南,浙江省钱塘江以北,东海以西,天目山以东,是一个以太湖为中心的碟形洼地,平原上多孤立山地分布。 2.气候特征 展示中国气候分布图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提问:在地图中找到长江三角洲,分析长江三角洲的气候类型和特征。 学生举手回答: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雨热同期 。 3.河流湖泊 引导学生阅读地图,并在地图中找到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的河流和湖泊。 学生在地图上找到相关河流后,教师根据情况进行必要的补充。 小结: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河网密度最高的地区,主要的河流有秦淮河、长江、钱塘江、京杭大运河等,河川纵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