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216734

1.3《庖丁解牛》 教案统编版必修下册

日期:2024-06-0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36次 大小:4806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庖丁解牛,教案,统编,必修,下册
  • cover
庖丁解牛 教案 【教学目标】 1.积累常见文言字词,掌握文言句式,掌握“游刃有余”、“目无全牛”、“踌躇满志”、“肯綮”等词语的意思。了解“乎”、“然”、“为”、“于”等虚词的用法。 2.从课文中理解: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客观规律,只要反复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就能像庖丁一样,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做到“游刃有余”。 3.培养质疑探究合作精神,探讨作品主旨。 4理解“庄子之道”的内涵,培养学生敢于实践、运用规律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疏通课文大意,归纳文言要点。 2.对本文“庄子之道”以及所具有启示意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庄子是一位很会讲故事的老人,人们透过他简单而生动的故事,往往可以明白很多深刻的道理。如“庄周梦蝶”“鲲鹏”的故事就是出自他之口。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则故事———《庖丁解牛》。 二、品读课文,理解内容 1.同桌互读课文,相互订正错误读音。 庖(páo)丁 大窾(kuǎn) 砉(xū)然 大辄(gū) (huō)然 硎(xíng) 怵(chù)然 踦(yǐ) 綮(qìng) 謋(huò) 2文题解读 庖丁:名为“丁”的厨师。解牛:指剖开、分割牛的肢体。《庖丁解牛》是《庄子·养生主》中的一则寓言。 3.结合课文注释疏通文意,积累字词。 (一)一词多义 解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剖开,分解肢体)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理解,懂得)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解释) 天下土崩瓦解(分裂) 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解救,消除) 为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介词,替、给) 吾见其难为(动词,做,指下刀) 怵然为戒(动词,作为) 视为止,行为迟(都是介词,因为)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介词,为此) 为之踌躇满志(介词,为此) 善 善哉(表示同意的应答词) 善刀而藏之(揩拭) 族 士大夫之族(家族,同性的亲属。引申“类”) 族庖月更刀(众) 每至于族(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灭族,使 灭族) 乎 技盖至此乎(疑问语气词,呢) 进乎技矣(相当于“于”,介词,可不译) 依乎天理(相当于“于”,介词,可不译) 而况大辄乎(语气词,表感叹)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形容词词尾,加强语气,表示强调) (二)古今异义词 依乎天理: 古义:牛体的自然结构。今义:常指天然的道理。 因其固然: 古义:本来的结构。今义:a.表示既承认某一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表示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 虽然,每至于族 古义:虽然如此。 今义:常用作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 词类活用 名词作状语 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每年;每月) 4理清思路 本文共有四段,第1段描写庖丁解牛的场面,作者运用大胆的夸张和生动的比喻,把庖丁解牛的高超技术写得如入化境。第2段借文惠君的赞叹和提问,引出下文。第3段是庖丁对文惠君疑问的回答,即庖丁解牛的三个阶段和良庖、族庖、自己的比较,最后交代自己达于道后小心谨慎的态度。第4段写文惠君从故事中领悟养生之道。 5.分小组讨论学习。 (1)文章的第 1 段是如何描写庖丁解牛技艺高超的? (2)第 2 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庖丁解牛追求的是什么? (4)庖丁当过“良庖”“族庖”吗?庖丁解牛经过了哪些阶段? (5)第3段在写庖丁解牛技艺高超时,运用了什么手法?为什么要突出庖丁解牛技艺之高? (6)尽管庖丁解牛依乎天理、因其固然,但遇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还是采取了什么态度? (7)庖丁解牛的过程,在庄子的笔下,竟然成为一次神妙的音乐舞蹈艺术表演。想一想,庖丁所达到的境界,仅仅是技艺娴熟的表现吗? (8)文惠君看的是庖丁解牛的场面,听的是庖丁成长为一代名庖的成长历程,为什么竟然说自己懂得了“养生之道”? 6.师生共同讨论归纳。 明确. (1)文章的第1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