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218046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件(共20张PPT)2023-2024学年中职高一上学期高教版(2023)中国历史全一册

日期:2025-05-05 科目:历史 类型:课件 查看:59次 大小:1253583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中国历史,2023,高教,学期,高一,中职
  • cover
(课件网)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标1.6】 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 农业、手工业、商业的新变化;主要思想家及主要思想变化;总结性著作及西方科技在中国的传播; 概括明清时期的总体时代特征; 一、明清社会经济的发展 农业: 1.新物种传入: 玉米、甘薯的推广,提高了粮食总产量; 2.新经营方式兴盛: 农产品的商品化增强; 作物名称 传入时间 记载 花生 16世纪初从东南海路传入 弘治十六年《常熟县志》 南瓜 16世纪初叶分别从东南海路、西南陆路传入 东南海路:嘉靖十七年(1538) 《福宁州志》; 西南陆路:嘉靖三十五年(1556)《滇南本草图说》 向日葵 16世纪上半叶从东南海路传入 嘉靖四十三年(1564)《临山卫志》 菜豆 17世纪中叶从西南陆路传入 康熙六年(1667)《嘉定州志》 番茄 16世纪末从东南海路传入 万历四十一年(1613)《猗氏县志》 辣椒 16世纪末从东南海路传入 万历十九年1591 《遵生八笺》 木薯 19世纪初叶从东南海路传入 光绪十六年《高州府志》 菠萝 17世纪初叶从东南海路传入 康熙二十六年《台湾纪略》 佛手瓜 19世纪末传入贵州 何文辉报告 番石榴 17世纪末从东南海路传入 乾隆年间《南越笔记》 番木瓜 17世纪上半叶从东南海路传入 康熙年间《岭南杂记》 一、明清社会经济的发展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1.新物种传入: 玉米、甘薯的推广,提高了粮食总产量; 2.新经营方式兴盛: 农产品的商品化增强; 新的经营方式: 工场 1.白银大量流入:新航路、海外贸易、 2.长途和大额贸易发展; 3.“商帮”形成; 4.工商业市镇兴起 局限: ———江南、雇佣自由劳动力、“资本主义萌芽” 吴民生齿最繁,史料中这样描述17世纪初苏州丝织业工场手工业劳动的状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户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明神宗实录》卷361万历二十九年七月丁未 促使明清社会经济出现新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有何局限? “朕(雍正)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大清会典事例》 经济上:小农经济占主导; 政治上:专制统治的僵化; 阻碍社会的进步和转型 手工业发展 苏州机户多半‘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 ———《简明中国古代史》 传统纺织图 清代纺织图 景德镇的青花瓷 青花海水行龙瓷扁瓶 明朝青花盘 手工业 南京的云锦 云锦是丝绸中最高贵的一种,有“寸锦寸金”之说。 云锦是明清皇帝御用物品。明清皇帝在江宁(南京)设置织造府。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祖上3代4人在江宁织造府任职长达65年之久。 苏州的丝,杭州的绸,南京云锦苏杭愁。 苏州、明代丝织 中心 南京清代丝织 中心 布行 青蓝梭布 加长扣布 本客自置布匹 松江大布 杂货老行 烟店 川广药材 兑换钱庄 洋货行 米行 本铺拣选 汉府八丝 妆蟒大缎 茧绸宫绸 《盛世滋生图》中城市风貌 “封建社会的长期性……可以说:代代相承,变化微渐。但是,在明清之际,中国社会一度出现过比较明显的转变迹象。” ———陈旭麓《漫长的封建社会》 二、明清科技 1.总结性科技著作: 2.地理地质学著作: 3.西方科技知识传入: 《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天工开物》 《徐霞客游记》、潘季驯“束水攻沙” 利玛窦与徐光启、《几何原本》《坤舆万国全图》 科技 (2)西方科技传入 ①明朝后期: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等来华,与一些开明的中国士大夫合作翻译西方科学书籍,在一定范围内传播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