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荷花淀 学习目标 1. 了解孙犁及荷花淀派的艺术风格,培养学生的小说鉴赏能力。 2.学习白洋淀人民英勇抗日的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爱生活、爱家乡、爱祖国的伟大情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3.分析人物形象,赏析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体会生动传神的对话描写的作用,把我小说的艺术风格。 一、课前知识梳理 1.课文字词 吮吸(shǔn) 白洋淀(diàn) 打点(dian) 泅水(qiú) 凫水(fú) 围剿(jiǎo) 投奔(bèn) 蛮横(hèng) 涨潮(zhǎng) 打捞(lāo) 席篾 (xí miè) 晌午(shǎng) 2.解释 打点:收拾,准备行装等。旧时指送人钱财,以求关照。 水式:游水的本领 3.文学常识 (1)作家作品 孙犁(1913———1996),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现代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集《白洋淀》、《荷花淀》、《采蒲台》、《嘱咐》,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 (2)“荷花淀”派 孙犁小说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练,被称为“诗体小说”。他和作家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房树民等,在创作风格上有共同的特点:如荷花一样根植于水乡泥土,带着自然的清新纯朴,充满诗情画意,被称之为“荷花淀”派,与“山药蛋派”(赵树理风格)齐名。 4.创作背景 白洋淀地区属于冀中抗日根据地,卢沟桥事变后不久,国民党放弃这一带土地,仓皇南逃,当地人民遭到了日本帝国主义铁蹄的蹂躏。在共产党和八路军的领导下,白洋淀人民积极投入了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该地军民利用白洋淀的河湖港汊,同侵略者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出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事迹。 孙犁的作品以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为其秀雅、隽永的创作风格的代表作,其中《荷花淀》《嘱咐》等短篇作为现代文学史上负有盛名的篇章。被文艺界视之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孙犁的小说以抗日战争时期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农村为背景,生动地再现了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战斗情景。茅盾说过:“孙犁的创作有一贯的风格,他的散文富于抒情味,他的小说好像不讲究篇章结构,然而决不枝蔓;他是用谈笑从容的态度来描摹风云变幻的,好处在于虽多风趣而不落轻佻。” 5.结构梳理 (1)给全文三部分拟小标题,并指出这三个部分各属于小说故事情节的哪个阶段(小组讨论) 【答案】隔行是小说分段的方法之一。 第一部分:夫妻话别(开端) 第二部分:探夫遇敌(发展) 第三部分:助夫杀敌(高潮、结局、尾声) (2)在文中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体会其作用 【答案】月亮升起来———很晚———鸡叫的时候———第二天———过了两天———快到晌午———正午———这一年秋季———冬天 本文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安排情节,精选三个生活片断来抒写对水生嫂等一群青年妇女的赞美之情。作者淡化了传统的小说模式,以抒情见长,不以情节取胜。 二、课堂探究 (一)重难点解析 1.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1)月光下的白洋淀:“月亮升起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解析】小说开头三段的景物描写,描绘的是白洋淀夜景的风景画和风俗画。展示了荷花淀的地域风貌,勾画出一种恬静的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特别是“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这两个充满想象的贴切比喻,把水生嫂劳动的场面诗化了。体现了三美, 夜景美: 月色皎洁,院子凉爽,芦苇洁白,荷花飘香。 生活美:勤劳的双手,熟练的技艺,富饶的出产。 人情美:热爱劳动,热爱亲人。 【答案】作者用诗意的语言描写水生嫂月下编席的场景和月光下的白洋淀,既营造了一种优美、宁谧的氛围,烘托了水生嫂的形象,又为情节发展做了铺垫,即后文的歼敌行动正是为了保卫这样一个美好的家乡。 正午淀上风光的描写片段 (1)现在已经快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