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218540

第10课《三峡》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表格式)

日期:2024-05-0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4次 大小:1593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格式,上册,八年级,语文,统编,10课
  • cover
《三峡》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三峡》是初中阶段八年级上册的一篇重点文言文篇目,要求学生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背诵课文。《三峡》主要描述了三峡的风景奇异,在不同季节中的三峡山与水有不同的特点。表达了作者郦道元对于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以及描绘了三峡悲凉、凄清的氛围。 学情分析 此时,处于八年级的学生们,在通过七年级《陈太丘与友期行》、《狼》等文言篇目的学习后,对文言文的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沉淀与积累。所以八年级的文言文教学应该重在抓学生文言实词与虚词的积累,进一步引导学生朗读文本,“一切景语皆情语”去感受郦道元笔下《三峡》的人文风情。 学习目标 文化目标: 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把字音读准、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虚词。 思维目标: 通过圈点勾画与朗诵的形式,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做好重点笔记,了解三峡不同季节中山和水的不同特点;熟读成诵。 审美创造目标: 通过文本的学习,引导学生感受作者郦道元寄情与山水,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学习重点 掌握《三峡》中不同季节中山和水的不同特点;熟读成诵。 学习难点 了解课文的框架,掌握文言的实词与虚词。 教学设备 通过多媒体音频的投放、PPT展示 教学过程 学习过程与内容 教学的方法 与意图 导读 一、教师介绍作者生平简介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被称为“中国游记学家的先锋者”。本文选自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校证》,题目是作者加编的。全书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二、补充文学文化常识 三峡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是长江的一部分。 三、写作背景 郦道元当时因政治上的仕途坎坷,于是将人生的经历寄情于山水中,便在游历三峡时,写下了此文。 四、生字初识 教师通过PPT的课件展示,将本篇课文的生字词进行展示,要求学生在课本上做好笔记 例如:阙( ) 曦月( ) 绝巘( ) 溯( ) 素湍( ) 清荣峻茂( ) 五、初读课文,掌握读音 1.教学通过播放音频,要求学生听读 2.教师通过2次播放音频,要求学生跟读课文 3.学生集体朗诵课文,要求学生要做到(读准字音和大声朗读) 导学 教师通过首段示范性讲解,引导学生解析课文。 教师:在课文第一段的内容中,写到了山还是水? 明确:山。 教师:那我们细读文本,看看课文第一段总写山,山有什么样的特点? 明确:“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出了山的延长;“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出了山的高俊。 教师:在课文的第一段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和“重岩叠嶂”都是写山高俊的句子,哪些是属于正面描写?哪些是属于侧面描写? 明确:“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描写)“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正面描写) 译文: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 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中间有一干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在之上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惨悲凉,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导练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