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223439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高一历史课件(共22张PPT) 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日期:2024-06-05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6次 大小:5688320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历史,纲要,中外,统编,PPT,22张
  • cover
(课件网) 西汉与东汉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1、通过了解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及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2、通过了解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 认识两汉衰亡的原因。 课程标准 汉承秦制又有所损益 01 02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03 柔道天下到豪强割据 04 灿若星河的两汉文化 目录 第一章 汉承秦制又有所损益 西汉前期 前202年 高、惠、文、景 西汉中后期 前87年 昭、宣、元、成、哀、平 西汉盛期 前140年 武帝 过渡期 8年 王莽(新朝)、更始帝 东汉 25年 光武、明、章、和、殇、安、少、顺、冲、质、桓、灵、少、献 时空观念 新知讲解 一、与民休息与文景之治 1、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 2、与民休息与文景之治 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 ———《汉书·景帝纪》 【与民休息】在社会大动荡或长期战争之后,统治者实行轻徭薄赋的政策,以保养民力,增殖人口,达到恢复和发展经济、稳定统治的目的。 【文景之治】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盛世局面,奉黄老思想,“与民休息”,轻徭薄赋,宽减刑罚。 新知讲解 二、汉承秦制又有所损益 1、汉初,各种制度基本沿袭秦朝,史称“汉承秦制”。 2、郡国并行与七国之乱 ……惩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大者跨州连郡,连城数十,宫室百官同制京师。 -———《汉书 卷十四》 刘邦建汉后的地方管理制度与秦朝有何异同 为什么 有何影响? 【参考答案】异同:秦:郡县制;汉初:郡县与封国并行制。原因:汉高祖吸取了秦亡的教训;让郡县和王国相互牵制。影响:初期,有利于地方经济的恢复和人口的增长、文化的交流,郡县和王国相互牵制,有利于巩固统治。后期,地方势力膨胀,威胁中央政权。 3.汉景帝削藩引发七国之乱,汉武帝采用实行推恩令,彻底解决了王国问题。 第二章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合作探究 一、天下之大义当混为一 1、汉武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独尊儒术,国力强盛。 经济 思想 政治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五经博士 地方:颁布“推恩令” 中央:设立中朝,提升尚书令作用 选官:察举制 监管:设刺史监察;任用酷吏打击不法行为 改革币制,收铸币权归中央 盐铁官营 均输平准 抑制工商业者,征收财产税 拓展提升 一、天下之大义当混为一 《春秋》大一统者……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铁使并进。……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 董仲舒传》 2、汉武帝尊崇儒术的原因 【参考答案】原因:儒学的自我调节特别是大一统思想符合中央集权的要求。 3、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 1、汉武帝建立刺史监察制度的原因 元封五年(公元前106),为强化对地方势力的控制,武帝将京畿以外地区分为十三州部,设刺史,秩六百石,每年定期巡视所部郡国,监察守、相两千石官和强宗豪右,以“六条问事”。汉代刺史秩卑权重,“六条问事”中除一条针对宗族豪强外,其他五条都是针对两千石以上的高官。 自主探究 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1.汉武帝积极稳固边疆,开疆拓土。 交通 机构 汉匈 关系 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 汉武帝任用卫青、霍去病,三次汉匈战争 公元前60年,设置西域都护府,管理西域军政 汉在河西走廊设立威武、张掖、酒泉、敦煌四郡 学考链接 一、天下之大义当混为一 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针对王国问题采取的措施是( ) A.推行郡县制 B.颁布“推恩令” C.平定“七国之乱” D.实行行省制度 B 学考链接 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西汉稳固边疆、开拓疆域的重要举措之一是( ) A.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