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225032

人教版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含大单元、核心素养等设计)

日期:2024-05-05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7次 大小:575253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人教,教案,设计,素养,核心,单元
  • cover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含大单元、核心素养)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单元分析 隋唐时期从公元581年隋朝建立开始,至907年唐朝灭亡结束,主要涉及隋朝、唐朝及五代 十国的历史。隋唐时期在我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唐朝前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鼎盛时期,无论是在制度建设、经济和文化发展、民族和睦,还是在对外交流方面,都有着辉煌 的成就,影响深远。 核心素养 唯物史观:通过隋朝的兴亡和唐朝的兴衰等分析隋朝灭亡的原因和唐朝强盛、由盛而衰的原因。 2.时空观念:从时空观念上把握隋朝的兴亡和唐朝的兴衰的历程;结合图片资料识记隋朝大运河的三点、四段。 3.史料实证:将考古遗迹、出土文物及文献记载等引入教学,用史实说话,培养实证意识;搜集隋文帝、唐太宗、唐玄宗等的史料,认识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 4.家国情怀:认识隋文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在中华民族发展和人类文明史上的贡献,正确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教学目标 通过了解隋朝的兴亡、“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知道隋朝速亡和唐朝兴盛的原因; 2.了解科举制度创建、大运河开通、文成公主入藏、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事,从制度、经济、文学艺术、民族交往、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认识隋唐王朝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3.通过了解“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的局面,认识唐末五代的社会危机。 四、时空坐标及知识网络 五、教学重点 1.隋朝大运河及科举制。 2.唐朝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 3.隋唐商业、科技、文化。 4.安史之乱和唐末农民战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六、教学难点 1.隋朝实现统一南北的条件。 2.政治开明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3.隋唐时期的时代特征。 4.民族关系的主流。 5.安史之乱的过程和藩镇割据的概念。 七、教学方法 1. 讲授法:向学生传授基本的历史知识。 2.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3. 探究法: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八、教学资源 1. 历史教材:学生用书、教师用书等。 2. 历史地图: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理位置。 3. 视频资料: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 九、课时安排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1课时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1课时 第3课 盛唐气象:1课时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1课时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1课时 分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课型 新授课 复习课 讲评课 活动课 其他 时间 课时安排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科举制的创立等基本 l史实。 2、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等问题,培养学生从特定的历史条件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时空观念 让学生了解隋朝建立的基本概况;要求学生会识图看图,了解大运河的基础知识 唯物史观 从人类文明的维度看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和科举制的兴起的积极历史作用 家国情怀 探讨隋朝的灭亡,培养学生从历史教训中得出正确的历史启示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大运河的开通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通过这种人文精神的感染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复兴中华的情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科举制的创立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对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要引导七年级的学生辨证地、全面地去分析和评价,有一定难度。 教学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