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227271

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课件(共21张PPT)--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日期:2025-09-23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1次 大小:3406193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文化交流,必修,选择性,2019,统编,历史
  • cover
(课件网) 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时空坐标 课程标准 从人类文明发展和世界文化交流的角度,认识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一)佛教传入中国 1、传入过程 开始传入 两汉之际 来自古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 河南洛阳白马寺 日趋兴盛 魏晋南北朝 逐渐同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相融合 山西大同恒山悬空寺 主张顿悟成佛的禅宗成为主流 完成本土化 隋唐 禅宗祖庭少林寺 理学形成 融合为中华文化一部分 宋明 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一)佛教传入中国 2、传入影响 (1)积极影响: 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逻辑思维、语言词汇、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苏东坡《潇湘竹石图》 云冈石窟 龙门石窟 麦积山石窟 敦煌莫高窟 《金刚经碑》 《秋夜独坐》 唐·王维(诗佛)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白发终难变,黄金不可成。 欲知除老病,唯有学无生。 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一)佛教传入中国 2、传入影响 (1)积极影响: 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逻辑思维、语言词汇、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缘分 刹那 觉悟 功课 作业 执着 心心相印 世界 三生有幸 解脱 中元节 腊八节 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一)佛教传入中国 2、传入影响 (1)积极影响: 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逻辑思维、语言词汇、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2)消极影响: 佛教文化宣扬的因果轮回、消极避世等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生老病死 求不得 怨憎会 爱别离 五阴盛 消极避世 积极入世 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二)西学东渐 学习任务:结合教材及所学知识,梳理西学东渐历程。 明末到清初 利玛窦、汤若望等带来西方新知识 鸦片战争后 林则徐和魏源提出 “师夷长技以制夷” 洋务运动 李鸿章等洋务派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维新运动 康梁 康有为、梁启超等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孙中山“三民主义” 孙中山 新文化运动 陈独秀等 “民主科学” 李大钊 陈独秀 李大钊 五四运动 平等、自由 马克思主义 器物 制度 文化 二、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一)中学东传 茶文化 制度 中华 文化 东传 儒学 建筑 汉字 历法 诗文 医学 日本平假名与片假名 韩国谚文 越南喃字 ·金 堂 日本· 五重塔 韩国·景福宫 中国·太和殿 汉服 和服 韩服 ———东亚文化圈 二、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二)中学西传 茶文化 制度 中华 文化 东传 儒学 建筑 汉字 历法 诗文 医学 西传 造纸术 印刷术 火药 指南针 茶文化 儒学 建筑 ———对欧洲的影响 二、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二)中学西传 ———对欧洲的影响 中国 欧洲 造纸术 火药 指南针 印刷术 外传:8世纪造纸术逐渐传入中亚、西亚及欧洲 影响:促进教育、政治及商业发展。 外传:13世纪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影响:粉碎骑士阶层,推动了封建社会的瓦解。 13世纪初,传入阿拉伯和欧洲各国,推动大航海时代到来。 14至15世纪印刷术传至欧洲,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中国的四大发明,带动了世界变革,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及整个社会的转型。 二、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二、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三、当代中国文化复兴 三、当代中国文化复兴 三、当代中国文化复兴 三、当代中国文化复兴 三、当代中国文化复兴 总结提升 随堂检测 1.(2023.6·浙江高考·18)18世纪,无论是英国还是欧洲大陆,社会上层和知识界都曾有人对中国的法律制度、科举选拔制度等称道不已,然而他们的赞赏之情,却始终未能转变为其本国的现实制度,根本原因在于 A.赞赏者没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