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229782

1.3《庖丁解牛》课件(共42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4-06-0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6次 大小:663455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3-2024,必修,语文,高中,统编,学年
  • cover
(课件网) 庖丁 解牛 庄子 庄子其人 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 庄子(约前369—前286年),名周,战国时期宋国人,他可能生于没落贵族家庭,曾做过漆园吏。生活贫苦,学问渊博,善于辩论。 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其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 散文风格为浪漫主义,多用寓言,词汇丰富,妙趣横生,哲学意味很浓。 关于《庄子》 《庄子》是战国中后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道家学说汇总。 到了汉代以后,尊庄子为南华真人,因此《庄子》亦称《南华经》。其书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庄子》一书的寓言包含了丰富的辩证法。庄周对当时的社会变革抱着无可奈何、玩世不恭的态度,宣扬并追求一种完全恢复人的“天然本性”的精神境界。 《庄子》原有52篇,现存33篇, 分为内篇、外篇和杂篇。一般 认为“内篇”为庄周所作。 庄子的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别,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走向相对主义。从这种认识论出发,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从而陷入了虚无主义的泥坑。庄子的思想是没落贵族阶级意识的反映,但是,在他的著作中常对黑暗现实揭露和抨击,也有一些积极意义。 文学常识———主观唯心主义 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的文学作品,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最早见于《庄子·寓言》:“寓言十九。”寓言指有所寄托的话;十九,十分之九,指绝大多数。原意是采用寓言的方式表达,最容易使大多数人信服,后泛指故事情节多为虚构。 (1)作者思想寄寓在故事里。有鲜明讽刺性和教育性。 (2)篇幅一般比较短小,语言精辟简练,结构简单。 (3)故事情节是虚构的,主人公是人,也可以是物。 (4)常用手法:比喻、夸张、象征、拟人等。 文学常识———寓言 散文风格 庄子的散文,有相当高的艺术成就,想象奇妙,构思巧妙,意境开阔,描绘生动,善于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对后世文学有较大的影响。 文学常识———主观庄子散文风格 梳理文本 贰 解题 庖丁:庖:厨师。丁:厨师的名字。 解牛:指剖开,分割牛的肢体。 听录音,正音 庖páo丁 所履lǚ 所踦yǐ 砉xū然 向xiǎng然 騞huō然 中zhòng音 盖hé至此 批大郤xì 导大窾kuǎn 肯綮qìng 大軱gū 有间jiàn 难为wéi 怵chù然 视为wèi止 行为wèi迟 謋huò然 为wèi之四顾 踌躇chóu chú 疏通文意 叁 第三部分(末段): 从故事引出养生之道。 第二部分(第2、3段): 写庖丁技术高超的原因。 第一部分(首段): 描写庖丁解牛的场面,突出庖丁技术高超。 整体感知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 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 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名丁的厨工。先秦古书往往以职业放在人名前。 介词:替、给 剖开、分割 名作动,踩 支撑,接触 所+动词=名词/名词性结构,可译为:……的地方 象声词,形容皮骨相离声。 通“响” 进 符合 节奏 翻译: 庖丁给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触的地方,肩膀所倚靠的地方,脚所踩的地方,膝盖所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时豁豁地,没有不合音律的:合乎(汤时)《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尧时)《经首》乐曲的节奏。 本段作者是怎样描写庖丁解牛的场面的 作用是什么 文本解读 动作描写 描摹声音 两个比喻 手“触” 肩“倚” 足“履” 膝“踦” 解 艺术化、舞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