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230776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课件 (共13张PPT) 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7次 大小:308336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6
社会,治理,国家,必修,选择性,2019
  • cover
(课件网) 第六单元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标要求: 了解中国古代以赋役征发为首要目的的户籍制度,以及有代表性的基层管理组织;知道中国古代王朝在社会救济和优抚方面采取的重要措施。 任务①:根据教材P99-100,梳理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演变脉络,完成表格 朝代 户籍制度 战国 开始大规模编排民户,制定户籍;秦献公以五家为“伍”编排户口 秦 实行分类登记制度 汉 百姓编户入籍后,成为国家的“编户齐民” 东晋 黄籍、白籍→土断 隋 实行“大索貌阅”,严防不实 唐 户籍三年一造 宋 户籍分主户、客户 元 “诸色户计”,以职业定户籍,世代相袭 明 以里甲制为基础,编制“黄册” 清 户籍管理松弛,乾隆后永停人丁编审 问题①:结合所学,为什么战国时期开始大规模编制户籍? 春秋大变革 井田制崩溃 土地私有 征收赋役 国家加强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问题②:为什么萧何先收秦“图书”?有什么作用? 文书制度 了解全国地理和户口、土地情况 作用:有利于汉初经济政策的制定,稳定社会经济 问题③:东汉户口失实说明什么问题?有什么影响? 研究东汉的人口要比研究西汉的困难得多……更主要的是东汉的户口严重失实,不能简单地用作确定人口总数的依据。尽管东汉的户籍制度基本上就是西汉的继续,但从东汉初年就出现了户口隐漏、直接影响朝廷赋税收入的突出问题。光武帝于建武十五年下诏州郡检核顷亩和户口年纪,却在豪强地主的抵制下并无多少实效。 ———葛剑雄《中国人口发展史》 豪强地主与国家争夺人口(财源);中央集权不强大 财源 影响 问题④:隋朝实行“大索貌阅”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时犹承文帝和平后,禁网疏阔,户口多漏。或年及成丁,犹诈为小,未至于老,已免租赋。蕴历为刺史,素知其情,因是条奏,皆令貌阅。若一人不实,则官司解职,乡正、里长皆远流配。又许民相告,若纠得一丁者,令被纠之家代输赋役。是岁大业五年也。诸郡计帐,进丁二十四万三千,新附口六十四万一千五百。 ———[唐]李延寿《北史》卷74《裴蕴传》 原因:人民诈老诈小,影响国家赋役征发 作用:增加政府控制的人口,保证赋役征发 问题⑤:东晋和宋朝户籍制度变化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便于征发赋役 增加财政收入 问题⑥:清朝永停人丁编审的原因是什么? 今丁银既摊入地粮,而滋生人户,又钦遵康熙五十二年皇祖恩旨,永不加赋,则五年编审,不过沿袭虚文,无裨实政。……嗣后编审之例,著永行停止。 ———《大清会典事例》 摊丁入亩,废除人头税 问题⑦:结合所学,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演变趋势?变化的原因? 演变趋势 户籍制度下人身依附关系逐渐减弱,传统户籍制度逐渐被废除 原因 户籍制度为征发赋役服务,伴随赋役制度的变化而变化 任务②:根据教材P101,梳理历代基层组织的演变 秦汉 唐 北宋 明 清 王安石:保甲制 王守仁: 十家牌法 里甲制→保甲制 什伍组织 邻保制度 问题⑧:清朝的保甲制具有什么功能? 1、维护社会治安 2、户籍管理 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 问题⑨:中国古代社会救济有什么作用? 有利于社会稳定 体现儒家的“仁政”思想 巡按湖广监察御史朱鉴上言:“洪武间,郡县皆置东西南北四仓,以贮官谷,设富民守之,遇水旱饥馑,以贷贫民。今廒仓废弛,赎谷罚金有司皆掩为己有,深负朝廷仁民之意。” ———[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 保证人口繁衍与生产力的发展,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难以落实:生产力水平、封建政府的阶级属性 课堂小结 中央政府(封建国家) 基层社会 治理方式 户籍制度 基层组织 社会救济 征发赋役 征发赋役、维护稳定 政府救灾 民间济贫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