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232178

01《邓稼先》教学设计-(同步教学)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名师备课系列

日期:2024-06-0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2次 大小:56825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统编,备课,名师,下册,七年级,语文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 《邓稼先》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学习课文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色,体会其表达效果。 3.理解邓稼先的成就与襟怀,把握课文的思想内涵。 【学习任务】 1.整体感知识传记 2.深入品读识人物 3.读写结合赞英雄 【课时安排】 2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观看视频,激发兴趣;创设情境,布置核心任务) 2024年6月25日,即将迎来邓稼先100周年诞辰,学校拟开展“走近中国脊梁———邓稼先”的活动。现邀请同学们结合杨振宁先生写的《邓稼先》这篇传记,参与以下学习任务..... 二、任务开展 课前检查预习情况。 任务一:整体感知识传记 活动1 快速浏览全文,利用提示,关注小标题,概括六部分的内容。 小标题 主要内容 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 “两弹”元勋 邓稼先与奥本海默 民族感情?友情? “我不能走” 永恒的骄傲 (1)自学: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 预设: 小标题 主要内容 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 借宏大历史背景推出邓稼先 “两弹”元勋 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 邓稼先与奥本海默 与奥本海默对比烘托邓稼先的品质 民族感情?友情? 为民族自豪,为邓稼先骄傲 “我不能走” 邓稼先在工作中身先士卒、不怕牺牲 永恒的骄傲 对邓稼先的总评价 活动2 小组交流:这六个部分是否可以调换顺序?为什么? 预设:不能调换顺序,第一部分是历史背景,作为全文的引子,引出写作对象邓稼先;第二部分简要介绍邓稼先的生平贡献;第三、四、五部分暗含时间线,是对第二部分的补充、延伸和扩展;第六部分是总结评价。 全文六个部分之间的联系: 第一部分可以说是全文的“小引”,等于是个帽子。第六部分可以说是全文的总结。第二部分简单介绍了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第三部分可以说是第二部分的补充、延伸和扩展,它是以同奥本海默对比的方式突出地表现了邓稼先的气质、品格和奉献精神。第四部分从另一角度,写出邓稼先贡献之大。这一部分也可以说是第二部分的扩展。第五部分则是重点写出了邓稼先深厚博大的民族文化背景、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是歌曲《中国男儿》中的“男儿”一类的人物。这一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具体化。 活动3 小组合作:文章在形式上有什么特别之处?整理传记的特点。 预设: A.运用小标题———条理清楚,内容分明 B.多角度描写人物———突出伟大的人格 C.取材精练、以小见大———四个生活片段 D.句式多变———排比句、长短句 传 记 概念 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主要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品格等,一般根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及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性的编排、描写或说明而成。 分类 按作者分 自传 传记作者叙述自己的生平经历 他传 传记作者叙述他人的生平经历 按体裁分 历史性传记 以记叙史实为主 文学性传记 运用多种文学手法,以史实为依据,不排斥想象性的文艺加工,但不可虚构 特征 真实性、文学性 任务二:深入品读识人物 活动1 听其言,读邓稼先。 仔细阅读课文,找出文中邓稼先的语言描写的语句,做好批注,说说它展现了邓稼先怎样品质? (温馨提示:关注人物描写、环境描写、表现手法、词性等) 示例:我在北京看到稼先时,避免问他的工作地点,他自己只说“在外地工作”。 批注:副词“只”突显了他对国家机密极为谨慎,有原则,连至交好友也不会透露。 小组交流展示: 1.他说他觉得没有,但是确切的情况他会再去证实一下,然后告诉我。 预设:“他觉得”“再去证实”这些词突显他为人严谨、实事求是。 2.说他已经证实了,中国原子武器工程中,除了最早于1959年底以前曾得到苏联的极少“援助”以外,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 预设:“已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